走进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大新县宝圩乡壮族服饰制作技艺第三代非遗传承人农廷兴的家,最醒目的莫过于摆放在正厅的三架被防尘布覆盖着的“大家伙”,农廷兴介绍着壮族服饰制作技艺的传承历史,并小心用手将防尘布掀开,被时光打磨得圆润的木制织布机呈现在我们眼前,古朴的气息扑面而来,仿佛还能听到织布机运作时的“吱呀”声。

服饰壮族特点有哪些_壮族服饰特点_壮族服饰特点简介30字

农廷兴在介绍壮族服饰制作技艺。

80岁的农廷兴在传承壮服制作技艺的道路上坚守了52年,虽然岁月在他的脸上留下了许多纹路,但谈及壮族服饰技艺时,他眼中依然闪烁着希冀。

边境线上独具魅力的“短衣壮”服饰

大新县宝圩乡是中越边境线上古骆越文明的传承地之一,是桂西南区域传统民俗文化形态得到较完整保存的地方。

在宝圩乡土生土长的农廷兴一直致力于壮族服饰技艺的保护和传承,在当地政府和农廷兴的努力下,2018年“大新宝圩壮族服饰制作技艺”被列为第七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该技艺制作出的“短衣壮”服饰,是大新县宝圩乡壮族人民的常服。

“‘短衣壮’服饰是壮族‘黑衣壮’的细分支系,而宝圩乡‘短衣壮’服饰制作技艺是历史延续的文化产物,服饰以妇女的短衣长裙为主要特色,即上衣短紧,下裙宽长。”农廷兴介绍,除了短衣长裙外,其头帕也相当具有特色,它是由一条蓝、白相间或绣有红、黄、白、黑等色的花锦头巾制作而成,花纹图案精美。这样的打扮不仅让村民显得秀丽潇洒,而且短紧的上衣还方便人们日常劳作。

“‘短衣壮’服饰主要以蓝黑色、黑色为主,用斜织机纺织平纹布,所用的纺织棉不是寻常的白棉花,而是当地种植的带有淡褐色的彩棉。”农廷兴告诉记者。

壮族服饰特点_服饰壮族特点有哪些_壮族服饰特点简介30字

彩棉织成的布。

在农廷兴看来,“短衣壮”服饰制作技艺是“短衣壮”文化能够传承至今的根本原因,它承载着“短衣壮”文化几代人的记忆,是宝圩乡壮族人民动态的历史文化,对凝聚和维系民族的团结与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护宝人”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

历史上,每逢佳节,宝圩乡的人们都会穿上自家准备好的“短衣壮”服饰,欢欣鼓舞地庆祝节日的到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服装进入了普通百姓的生活,宝圩乡只有一些老人还掌握着“短衣壮”的制作技艺,村民在生活中也几乎不再穿着“短衣壮”,这项技艺面临着无法传承的困境。

壮族服饰特点_壮族服饰特点简介30字_服饰壮族特点有哪些

织布特写。

“这个技艺最年轻的传承人也有40多岁。”农廷兴说,村里的青年男女多到外地务工,留守当地的人们对复杂的“短衣壮”服饰制作技艺缺乏兴趣,且彩棉种植面积的减少,使“短衣壮”的制作技艺面临后继无人的危机以及逐渐走向衰落的局面。

1970年,农廷兴正式从第二代传承人手中接过传承壮族服饰制作技艺的重任。当时仅28岁的农廷兴还是一名小学老师,他常利用业余时间,沉浸于“短衣壮”服饰的研究,在传承技艺的道路上不断尝试探索。

1995年,农廷兴退休后,全心投入对“短衣壮”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他不辞辛苦走村串户收集散落在民间的蚬木木磨、蚬木织布机、纺纱机、脱棉籽机以及濒临失传的头帕头巾和腰巾等文物,还组织村里有一定文化功底的妇女拆了织,织了拆,反复摸索练习,终于把失传已久的“短衣壮”特有的头巾编织方法找回。

农廷兴还自发组织了民俗风情表演队,经过30多年的发展和积累,宝圩乡的民俗风情表演队已有20多人,演出场次累计1000多场,荣获第三届崇左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活动原生态民歌展示会三等奖、第五届中国崇左(德天)边关国际文化旅游节“明仕杯”原生态山歌比赛优秀奖等30多个奖项。“短衣壮”民俗歌舞表演还登上了中央电视台的舞台,向世人展现了“短衣壮”服饰的独特魅力。

古老非遗技艺“出圈”焕发新光彩

近几年,大新县为了守护好边境线上的这一文化瑰宝,致力于打造民俗传统文化传承保护基地,全力做好“短衣壮”保护和开发工作,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修建了板价村民俗风情度假村,民俗传统文化活动室、广场、风雨桥、屯道等,组建的“短衣壮”民俗风情表演队,经常外出表演迎客送客歌舞、舂糍粑、山歌对唱、纺纱、织布等,宝圩乡的“短衣壮”文化因此逐渐“出圈”,带动了当地的旅游业,为村民增收添了新路子。

在短短数年时间里,宝圩乡的织布机从原来的荒废转变为现在的200架正常运转,宝圩乡的彩棉也开始走出国门、迈向世界,福建厦门一家外贸公司已经开始打造宝圩乡彩棉品牌,试销国内外市场。

宝圩乡的“短衣壮”文化因这支民俗表演队的推介渐渐名扬四方,2016—2021年陆续获得国内外众多媒体宣传报道,2019年,捷克友人到访宝圩乡交流民族服饰制作技艺,此外,这些年还陆续吸引了挪威、美国、日本等十多个国家的游客以及国内外民俗专家学者前来考察交流。

“壮族服饰制作技艺的保护和传承工作能有如今的成果,离不开党和政府对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支持和关怀。”农廷兴说,作为一名老党员,希望在有生之年,继续发挥自己传承人的作用,让“短衣壮”文化融入民族风情特色旅游,让广大的村民都走上致富的道路,让壮族服饰制作技艺一直传承发展下去。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永久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yjxmw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