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娇养不如历艰】(谚)

历艰:经历艰难困苦。指对孩子娇生惯养,比不上让他们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中接受磨炼为好。《一层楼》一八回:“我又何必处置他。只是古言有云:‘娇养不如历艰。’我叫他到外边去,原非为多收钱粮,只为他知冷热,识世道。”

【娇子无孝子】(谚)见“骄子不孝”。【骄傲来自浅薄,狂妄来自无知】(谚)

浅薄:缺乏学识或修养。骄傲自满是由浅薄造成的,狂妄自大是由无知造成的。指要想克服骄傲、狂妄的习性,必须不断地增长见识,加强修养。段元业《谦逊篇》:“骄傲来自浅薄,狂妄来自无知。虚心万事能成,自满十事九空。”

【骄兵必败】(谚)见“兵骄者败,欺敌者亡。”

【骄兵必败,骄将必亡】(谚)见“兵骄者败,欺敌者亡”。

【骄子不孝】(谚)

指在骄奢的生活环境中长大的子弟,不会孝敬父母。《史记·梁孝王世家论》:“鄙语曰‘骄子不孝’,非恶言也。故诸王当为置良师傅,相忠言之士,如汲黯、韩长孺等,敢直言极谏,安得有患害!”

〇也作〔娇子无孝子〕。娇子:娇生惯养的子女。严嘉平《严而不酷》:“俗话说‘娇子无孝子’,这是一点也不错的。试看那些要月亮不敢给星星的父母们,对子女一味娇惯的结果,几乎无不落得个伤心掉泪的下场。”

【胶多不黏,话多不甜】(谚)

胶用得过量了,就没有黏性;话说得啰唆了,就没人爱听。指说话贵在简明扼要。李英儒《还我河山》三五章:“我吴月仙要是当了西太后,照样的‘垂帘听政’,人们照样的喊我老佛爷!好啦,‘胶多不黏,话多不甜’,我支上烟灯等着你。”

〇也作①〔盐多了不咸,话多了不甜〕。李英儒《女游击队长》一三章:“盐多了不咸,话多了不甜。你少说几句,变不成哑巴。”②〔盐多发苦,话多没用〕。高太和《大人物和小人物》三:“人说‘盐多发苦,话多没用’,此话不假。张大钧的讲话足足拖了三点零十分,定睛一看,下面的座位全空了!”

【胶粘着胯】(惯)

讥讽人走不动或行动迟缓。艾芜《流浪人》:“正要走进场口的时候,忽然有人从背后来拉我,一面混着笑声骂道:‘你胶粘着胯哪,叫人老鸹等死狗!’”

【教的言语不会说,有钱难买自主张】(谚)

别人教的话往往说不上来,也很难搬用到行动上,只有自作主张才顶用。指为人做事贵在有主见,不盲从。《说岳全传》三八回:“众位哥哥,自古道:‘教的言语不会说,有钱难买自主张。’大丈夫随机应变,着什么忙!”

【教人教心,浇花浇根】(谚)见“浇花要浇根,教人要教心”。

【焦了尾巴梢子】(惯)

焦:干枯,转指断绝。尾巴梢子:比喻子孙。讥讽人断子绝孙。《红楼梦》一一七回:“大凡做个人,原要厚道些。看凤姑娘仗着老太太这样的厉害,如今焦了尾巴梢子了,只剩了一个姐儿,只怕也要现世现报呢。”

〇也作①〔焦尾巴〕。《清风闸》三回:“自己又没本事肚肠里拉一个小的出来。若没本事就罢了,焦尾巴绝后代,吃一碗现成饭倒罢了。”②〔焦尾靶〕。《金瓶梅词话》七回:“张四道:‘你这嚼舌头老淫妇!挣将钱来焦尾靶!怪不得无儿无女。’”

【嚼舌头】(惯)

大吃一惊中的惊的意思_大吃一惊的惊是什么_大吃一惊的意思

指传闲话,拨弄是非。也指闲聊或互相逗着玩。《红楼梦》六三回:“不知道的人,再遇见那脏心烂肺的爱管闲事嚼舌头的人,吵嚷的那府里谁不知道,谁不背地里嚼舌说咱们这边混帐。”《活地狱》三一回:“老婆子不料他这句话把她的隐情和盘托出,老大吃惊,还争着骂道:‘混账小崽子,别胡嚼舌头吧。’”

〇也作①〔嚼舌根〕。《红楼梦》一〇四回:“宝玉摆手道:‘不用言语。’袭人恨道:‘小蹄子,你又嚼舌根,看我明儿撕你!’”王英先《枫香树》一五章:“喜姑虽说大方,到底经不起这么多人逗笑,红着脸骂道:‘你们这些嚼舌根的,看我撕烂你们的嘴。’”②〔嚼舌头根〕。《何典》五回:“却说那形容鬼的家婆,叫做醋八姐,是个小人家出身,嘴花捩撇的专喜嚼舌头根,不甚贤惠。”③〔嚼牙帮根子〕。艾明之《火种》一部一六章三:“陈玲弟怕他说出更不堪的话来,连忙打断他:‘少嚼牙帮根子啦,快看病吧。’”④〔嚼烂舌根〕。黎汝清《海岛女民兵》一二章:“原来我以为臭三岛只不过是个坏女人,好招风惹草,幸灾乐祸,挑拨是非,嚼烂舌根。”

【嚼字眼】(惯)

形容过分地斟酌字词。马烽等《吕梁英雄传》五回:“因为他为人正直,在村里能说几句公道话,又有点学问,说话爱嚼字眼,往年间村里人买地写约,说合调解,一定请他来当中人。”

【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谚)

兔子打光,追捕兔子的猎狗就被煮熟吃了;飞鸟射尽,射杀飞鸟的弓箭就搁起不用了;敌国消灭,出生入死的功臣良将就被杀戮了。旧指江山稳固之后,国君就会残害功臣。《史记·淮阴侯列传》:“信持其首,谒高祖于陈。上令武士缚信,载后车。信曰:‘人言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

〇也作①〔狡兔死,走狗烹〕。《三宝太监西洋记》七七回:“胡游击道:‘你岂不闻“狡兔死,走狗烹”之说?’马游击道:‘到那一步,且自由他,只讲今日的军令。’”②〔狡兔既死,猎狗应烹〕。蔡东藩《两晋史通俗演义》三八回:“狡兔既死,猎狗应烹。我已自分一死,不过我无端遭枉,死也要死得明白呢!”③〔狡兔死,猎狗烹;敌国破,良臣亡〕。丁寅生《孔子演义》九一回:“再说范蠡在临走的时候,曾遗书给文种道:‘狡兔死,猎狗烹;敌国破,良臣亡。’文种默然,但终未放弃官职。”

【脚不点地】(惯)

形容走得飞快或不停地走。《喻世明言》卷二七:“七八个老妪、丫鬟,扯耳朵、拽胳膊,好似六贼戏弥陀一般,脚不点地,拥到新人面前。”梁斌《游击队之歌》一:“我说:‘那个好说,我先去看看。’脚不点地,立刻走出门来。”

〇也作①〔脚不沾地〕。《红楼梦》二〇回:“那李嬷嬷脚不沾地跟了凤姐走了。”刘流《烈火金钢》一五回:“说他的腿比马还快,人们好像真看见过似地,说他的脚心里长着两撮儿红毛儿,一跑起来毛儿就炸开,脚不沾地,就像飞起来一样,火车都赶不上他。”②〔脚不停趾〕。李劼人《大波》一部六章一:“满城里只有一个去处,就是少城公园。去过好多回了,没什么意思。别一些胡同倒真正幽雅清凉,但你能脚不停趾地走一个整下午吗?”③〔脚不沾地,身不沾家〕。周立波《暴风骤雨》一部一〇:“郭全海对杨老疙疸说完这句话,就走了。近几天来,他都是脚不沾地,身不沾家的。他忙着对各种各样的人解释这样,说明那样。”

【脚打着脑勺子】(惯)

脑勺子:后脑勺。形容跑得极快。也形容非常慌乱或非常忙。元·马致远《荐福碑》二折:“好块子马,脚打着脑勺子走赶不上。”

〇也作①〔脚踏着脑勺子走〕。元·无名氏《朱砂担》二折:“那厮这等快走,他挑着两个沉点点的笼儿,我脚踏着脑勺子走,只赶不上。”②〔脚后跟打着屁股〕。《醒世姻缘传》六一回:“看你那嘴巴骨策应得别人,没曾等人拿起门栓,脚后跟打着屁股飞跑,口里叫不迭的‘嫂子’。”③〔脚后跟只打着脑勺子〕。《水浒传》三二回:“哎也!是我走得慌了,脚后跟只打着脑勺子。”④〔脚后跟打后脑勺〕。老舍《春华秋实》一幕:“连我都一天到晚脚后跟打后脑勺嘛,不用说你啦!”⑤〔脚打后脑勺〕。程树榛《钢铁巨人》八章:“平时总听你们说今儿搞实验、明儿做总结,忙得脚打后脑勺,想问问情况,帮你们一把,总也问不上。”

【脚底板抹香油——溜了】(歇)

本指脚底擦了油很滑溜,转指人悄悄地溜走了。蒋子龙《赤橙黄绿青蓝紫》七:“‘小解,刚才老田觉着心脏不得劲儿,回去了,叫我告诉你一声。’司机群里有人小声议论:‘姜还是老的辣,一看事不好,脚底板抹香油,溜了!’”

〇也作①〔脚底擦油——溜了〕。房群等《剑与盾》六一:“翁中好不奇怪,继而恍然大悟,知道他也三十六计走为上,想脚底擦油,溜了。”②〔脚底下擦油——滑溜〕。秦纪文《再生缘》九回:“我看,死嘛,不值得。只有三十六着,走为上着。脚底下擦油,滑溜,逃走了吧!”③〔脚底抹油——开溜〕。姚雪垠《李自成》五卷二二章:“刘宗敏忍不住顿脚大骂:‘这班人,真是无耻之极!我们顺风顺水的时候,他们都跑出来舔屁股溜沟子,自己说自己是什么“从龙之臣”。一看局势不好,做官没指望了,又一个个脚底抹油——开溜,都是什么东西!’”④〔脚底下打蜡——想溜〕。陈淼《危难之间》六章二五:“余阿三把桌子一拍,发怒了:‘你脚底下打蜡——想溜,没那么便宜!’”⑤〔脚踩西瓜皮——溜了〕。谢治平《新厂长与“老油条”》:“他赶紧跑到厂外请来了一个水泥匠,带到张科长家里。说是灶不好烧,要从新砌一个。并讲好,等一下他‘爸爸’回来给工钱,说完便脚踩西瓜皮——溜了。”⑥〔凉锅贴饼子——溜〕。徐栩《大雪飘飘》一一:“那有啥难的,要不干,给他来个凉锅贴饼子——溜呗!”⑦〔鞋底子抹油——溜了〕。黄国祥等《英雄大八义》三〇回:“乌金罐得不到手,明天早晨我跟大哥就鞋底子抹油——溜了。”⑧〔屁股上抹油——溜了〕。辛民《黄河儿女》一一:“赖四浑身发颤:万一被人发现怎么办?不如今天黑夜就屁股上抹油——溜了。”⑨〔属泥鳅的——滑溜〕。刘子威《在决战的日子里》二一章:“可是咱这面也不吃他这一套,夜里就去掏催命鬼和二勾子。催命鬼属泥鳅的,滑溜得很,没等傍黑他就跑了,听说跑到了张家口。”⑩〔水里捉鳝鱼——滑不溜鳅〕。鳝鱼:黄鳝,身体细长,体皮有黏液,很滑。滑不溜鳅:形容很滑溜(含厌恶意)。曲波《桥隆飙》二四:“你别‘拙老婆切面,全闹些和片汤’!咱们今天得‘晴天挂月亮,一青二白’,不能‘水里捉鳝鱼,滑不溜鳅’!”

〇也省作①〔脚底板抹油〕。张行《武陵山下》八章四二:“‘你说怎么办?’‘我说,找个机会,脚底板抹油。’”②〔脚底擦油〕。李劼人《大波》二部五章二:“消息一传播,一些乡场上袍哥大爷都大吃一惊,虽未全部脚底擦油,可也做到了‘得缩头时且缩头’。”③〔脚底揩油〕。茅盾《子夜》六:“你自己等着瞧罢!一个下流的学生,外路人……他们新派头就是脚底揩油!”

【脚底莲花——步步升】(歇)

升:谐“生”。指连连升官。元·杨显之《酷寒亭》楔子:“〔外扮郑孔目上,诗云〕人道公门不可入,我道公门好修行。若将公直无颠倒,脚底莲花步步升。”

【脚杆子上绑大锣——走到哪儿都当当响】(歇)

脚杆子:腿。当当响:本形容敲大锣发出的响亮声音,转喻出色、过硬或有名声。赞扬人无论到什么地方或在什么岗位上,都干得很出色,或很有名气。马继红等《万门开》一一章:“在咱们团,一营、三营都是脚杆子上绑大锣,走到哪儿都当当响的光荣部队。”

〇也作〔脚上绑铃当——走哪儿就响到哪儿〕。柳炳仁《玉树琼花》一〇章二四:“咱们团,在抗日战争中,初露锋芒;在解放战争中,屡建战功;在朝鲜战场上,声名显赫;搞社会主义建设,贡献不小。真是脚上绑铃当——走哪儿就响到哪儿。”

【脚后跟拴绳子——拉倒】(歇)

本指一拉就摔倒,转指算了、作罢。张恩忠《龙岗战火》五章一:“他还是一味儿讨好地说:‘范队长经得多,见得广,咱特、护两家今个一路儿行动,定音的当然还得是你。你说行,我就派人,你说不行,咱就脚后跟拴绳子——拉倒。’”

【脚面砌锅——踢倒就走】(歇)

比喻人没有烦事缠身或没有家庭、子女、财产等牵挂。陈登科《活人塘》一九:“周步权在旁边,急得脸红脖子粗,没等他说完,迎头插上句:‘……哪个不是脚面砌锅,踢倒就走,你还有大产大业吗?’”

〇也作〔脚面子上支的锅——踢倒了就走〕。卞祖芳《一个女工程师的档案内外》四:“事情闹到这个地步,离就离呗,没有生下一男半女,无牵无挂,脚面子上支的锅,踢倒了就走。”

【脚上的燎泡——自己走的】(歇)

指事情的不良后果,是自己造成的。柳溪《四姊妹》二六:“你自小跟你那个妈一样,就是任性,一条道走到底,一头撞南墙不带拐弯的,能不受罪吗?哼!脚上的燎泡——是自己走的!”

〇也作①〔脚上的泡——自己走出来的〕。张长弓《定情桃·阿萨的故事》:“霍布吉乎鄙夷地笑着:‘不通也得通,谁叫她当初闹腾来着!这就叫:脚上的泡——自己走出来的哟!’”②〔脚上的茧子——自个儿走的〕。朱春雨《山魂》四八章:“他先叹了一口气说:‘咳——树上的瘤子,自个儿长的;脚上的茧子,自个儿走的。老于,你咋下了这么一步棋……这才叫算计不到,该着倒灶!’”

【脚踏两只船】(惯)

①形容和两边都有联系,哪一方都不得罪。《歧路灯》四九回:“你的门第高,又年轻,难免别无说亲的,若再有人提媒,你休脚踏两只船,这可不是耍的事。”黎汝清《皖南事变》三五章一:“他面临着最后的抉择,脚踏两只船,不管在哪一头,都有好和坏两种可能。”②指同时做两种事情。老舍《鼓书艺人》一七章:“你晚上才唱书,白天反正没事干。上学去吧,这样你就可以脚踏两只船了。”

〇也作①〔脚踩两边船〕。周立波《暴风骤雨》二部二五:“萧队长寻思,这人原先胆子小,干啥也是脚踩两边船,斗争韩老六,畏首畏尾,不敢往前探。”②〔脚踩两只船〕。老舍《四世同堂》四八:“那合适吗?这年月似乎应当抱住一头儿,不便脚踩两只船吧?”

【脚踢油瓶不扶】(惯)见“推倒油瓶不扶”。

【脚下泥皮——满不要紧】(歇)

指事情无关紧要,不放在心上。《儿女英雄传》二一回:“在姑娘看着这班人如同脚下泥皮,满不要紧,就是他们也见惯了,只是老弟你虽说下了场,究竟是位官府。”

【脚丫子朝天】(惯)

形容事情很多,非常忙或非常累。也形容非常高兴。浩然《艳阳天》七一章:“他跟保管清理工具哪,都忙的脚丫子朝天,哪还有工夫到地里转游!”刘绍棠《京门脸子》二章三:“妇女们忙得脚丫子朝天,男人们却蹲篱笆根晒太阳,说闲话儿。”又《地火》一二:“依我看,蒲葵压根儿就没到通州来,都是金桂题那个小子买空卖空,可累得我们脚丫子朝天。”

大吃一惊的惊是什么_大吃一惊的意思_大吃一惊中的惊的意思

〇也作①〔脚步丫子朝天〕。刘绍棠《豆棚瓜架雨如丝》六章:“立夏之后要头顶烈日拔苗薅草,麦收和秋收更忙得蓬头垢面,脚步丫子朝天。”②〔脚后跟朝天〕。浩然《艳阳天》五四章:“马斋说:‘这几天,沟南边的大小孩子芽儿都美得脚后跟朝天了!’”

【搅成一锅粥】(惯)

①比喻把事情搞糟搞乱,闹得无法收拾。魏巍《东方》六部八章:“杨春心想:‘我先把你搅成一锅粥再说!’这么想着,他就掏出两颗手榴弹,冲前面扔了一个,又冲后面扔了一个。”刘绍棠《豆棚瓜架雨如丝》三三章:“根半腿下台是好事,可是叫老龙套子当农会主任,哑巴金不换当委员,也能把土改搅成一锅粥。”②指许多事情搅在一起,理不出头绪。刘绍棠《敬柳亭说书》五章一:“越着急越心慌意乱,人物、时间、地点便在头脑里搅成一锅粥,半个字也写不出了。

【搅浑水】(惯)

比喻故意把事情搞乱。浩然《艳阳天》一三五章:“你就是这个解决法呀?分明是搅浑水来了!”刘绍棠《十步香草》二六:“你不是已经搬走了吗?那就别在我这里搅浑水。滚!我今后不愿再看见你。”

〇也作①〔搅混水〕。黎汝清《皖南事变》三七章三:“法师用自信的目光注视着我,我觉得他把什么东西弄混了,弄乱了,在用诡辩的搅棒,搅混水。”②〔把水搅混〕。梁斌《翻身记事》三一:“再说,官渡口村这个土改村是个好点,提供的经验不少。要是放松了,让李蔚把这坑水搅混,把这个点扳倒,也是党的损失!”

【缴白卷】(惯)见“交白卷”。

【叫化子比神仙】(惯)

指二者相差太大。《狮子吼》三回:“讲到那村的布置,真是世外的桃园,文明的雏本,竟与祖国截然两个模样。把以前的中国和他比起来,真是俗话所谓‘叫化子比神仙’了。”

【叫化子唱戏——穷开心】(歇)

指人陷入穷困境地,却故作欢乐,自寻开心。常含讥讽意味,有时用作自嘲。徐星平《黄河魂》六章:“啊!这不是叫化子唱戏——穷开心吗?人穷得叮当响,还有心思学这玩艺儿?”

〇也作①〔叫花子唱戏——穷快活〕。映泉《人约黄昏后》四章三:“罗队长揶揄地问:‘黄文玉,你过得还自在吧?’‘我是叫花子唱戏穷快活。’”②〔叫化子唱山歌——穷开心〕。马国超等《马本斋》一九章:“正在大家乐得合不上嘴的时候……哈少甫吸着烟儿,说:‘唉,“大抬杆儿”的威力是不小,可就是有一样,咱们到哪儿去弄那么多火药来喂它吃呢?依我看,咱们这是叫化子唱山歌——穷开心!’”③〔叫花子跳舞——穷欢乐〕。张一明《发生在不老药铺里》二四:“他也明白潘大娘是在他跟前说盘龙的症候有希望。可他心里话,你们的新方案叫马大才捧到天上咧,结果差一点把盘龙攮死,还叫花子跳舞,穷欢乐呢。”

【叫化子吃螃蟹——只只好】(歇)见“瞎子吃蟹——只只好的”。

【叫化子吃新鲜饭——头一次】(歇)见“大姑娘上轿——头一遭”。

【叫化子打狗——边走边打】(歇)

本指边打边脱身,转指在走动或运动中打击敌人。罗旋《梅》二一:“这次去,应当打出游击战的水平。要神出鬼没,要有炒猪肚的功夫,快手快脚,打了就走,‘叫化子打狗,边走边打’,绝不能叫敌人粘住。”

【叫化子丢拐棍——受狗气】(歇)见“抄化子不见拐捧儿——受狗的气”。

【叫化子丢了猢狲了——没得弄的】(歇)见“花子死了蛇——没得弄了”。

【叫化子烤火——净往自己怀里扒】(歇)

大吃一惊的意思_大吃一惊中的惊的意思_大吃一惊的惊是什么

比喻各人只为自己打算,不顾别人。郭明伦等《冀鲁春秋》一部四章三:“‘弟兄们自个心里有数,您又何必非插一手不可呢?郑县长这是叫化子烤火——净往自己怀里扒呀。’又是一个尖酸刻薄的嘲弄。”

〇也作①〔叫化子照火——只往自己怀里扒〕。周立波《山乡巨变》上一:“赶季节,抢火色,都是叫化子照火,只往自己怀里扒,哪一家都不肯放让。”②〔叫化子烤火——各扒各的堆堆〕。王英先《枫香树》八章:“我是一个直筒子,只知道当干部是为了大家翻身,而不是为了自己发家,不是叫化子烤火——各扒各的堆堆。”

【叫化子买米——只有这一升】(歇)

升:容量单位,1 0升等于1斗,谐“身”。指衣服只有一身。李劼人《大波》三部九章二:“(田街正)说道:‘把你这身过新年、吃喜酒的鬼皮,都披挂起来了!’傅隆盛也笑道:‘叫化子买米,只有这一升(身)嘛!’”

【叫化子卖米——没几升】(歇)升:谐“声”。指没说几句话。柳青《创业史》二部二四章:“白占魁……愤恨地臭骂:‘高增福是啥东西?凭啥当农业社的副主任?论讲话是叫化子卖米,没几声(升)就完了。论办事,他没能力!’”

【叫化子没蛇弄】(歇)见“花子死了蛇——没得弄了”。

【叫化子没有了猢狲了】(歇)见“花子死了蛇——没得弄了”。

【叫化子碰上要饭的——穷对穷】(歇)

指穷困的碰上穷困的。冯志《敌后武工队》六章四:“魏强一听,知道这是想敲他的竹杠,心里捉摸:‘这可是叫化子碰上要饭的,穷对穷啦。’”

【叫化子逃走了猢狲——没得弄的了】(歇)见“花子死了蛇——没得弄了”。

【叫化子要黄连——自讨苦吃】(歇)

黄连:一种味极苦的中药。指自己找罪受。常含讥讽意味。杨清江《老牛筋和山药蛋》:“可这老家伙是个煮不烂、啃不动的老牛筋啊,能说会道,笔杆子又来得快,一辈子教的学生中间,谁知道有多少大干部!弄不好打不住黄鼠狼反惹一身臊,那才是叫化子要黄连,自讨苦吃呢!”

〇也作①〔叫化子背荞粑——自讨苦吃〕。荞粑:用苦荞麦做的饼子,味苦。石太瑞《香嫂》:“高树德原打算与香嫂离婚后便与那女人成亲,谁知那女人中途变了卦,竟抛弃高树德与别个走了。高树德‘竹篮打水一场空’……寨子里人听说后,个个称快,骂他是‘叫化子背荞粑——自讨苦吃’。”②〔肉脑袋撞铁钟——自讨苦吃〕。李英儒《上一代人》一二:“他说铁冰这遭回来,是大伙使的劲儿,该老实巴交的在村里呆着,别太榆木疙瘩死心眼儿了,肉脑袋撞铁钟,自讨苦吃。”

【叫化子也有三个穷朋友】(谚)

指不管什么样的人都会有些朋友。陈登科《赤龙与丹凤》一部九:“叫化子也有三个穷朋友。难道我……连一个朋友也没有吗?”

【叫花子拨算盘——穷有穷打算】(歇)

指经济困难的人有切合自己实际的安排、打算。李準《黄河东流去》七章二:“长松兴奋地抽了口烟说:‘婶子,这是我对你说的,我倾家荡产买这块地,是叫花子拨算盘——穷有穷打算,好地咱买不起,只能买下这种一葫芦打两瓢的砂礓坡。可咱有力气,不怕吃苦。’”

〇也作〔要饭的借算盘——穷有穷打算〕。李準《两匹瘦马》:“遂林笑着说:‘买下算了。这叫要饭的借算盘——穷有穷打算。他们买高头大马,咱就买这些老古董。十七还能常十七,十八也不会常十八。只要有这股干劲,将来咱也买好马。’”

【叫花子捡金条——净想好事】(歇)见“做梦娶媳妇儿——光想好事”。

大吃一惊中的惊的意思_大吃一惊的惊是什么_大吃一惊的意思

【叫亲了的娘,住亲了的房】(谚)

亲娘越叫越亲近,房子越住越亲切。泛指人与人或人与物相伴时间长了,自然增长感情。李英儒《上一代人》三八:“‘叫亲了的娘,住亲了的房’。窄就窄点吧,不挪动了。”

【叫人不蚀本,舌上打个滚】(谚)

蚀本:赔本。称呼人是很容易的事,损失不了什么,只不过动动舌头就是了。指见面向人打招呼,既不受损失,又能有益于人际交往。《唐祝文周四杰传》一八回:“如遇到了一位樵柴的,你就该称他一声樵翁。俗话说的:‘叫人不蚀本,舌上打个滚。’”

〇也作〔喊人不费本,舌头打个滚〕。喊人:称呼人。江流《龙池·水纱》:“喊‘师母’呢?喊‘契妈’呢?恐怕喊‘契妈’更有利,反正喊人不费本,舌头打个滚。”

【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惯)见“喊天天不应,呼地地无门”。

【叫向东,不敢向西】(惯)

形容非常听话、顺从,不敢有丝毫的反抗。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一二章:“李昌也争了起来:‘拔尖要拔头尖!像李子俊这号子人,并非咱们是一个姓就来护住他,他有钱是有钱,可是在咱们手里他敢动一根毛,叫他向东他就不敢向西。’”

〇也作①〔叫朝东朝东,叫朝西朝西〕。孔厥等《新儿女英雄传》三六回:“照我们的老规矩,官长说句话,谁也得服从;叫你朝东你朝东,叫你朝西你朝西,谁也不能错一步。军令重如山啊!不听指挥,还能打仗?”②〔叫东,就不敢西〕。周而复《上海的早晨》三部二二:“现在那家伙可老实了,一切得听我们的。我们叫他东,他就不敢西。”③〔叫往东,不敢向西;叫打狗,不敢撵鸡〕。陈登科《风雷》一部四六章:“往常,妈妈说啥他听啥,叫他往东,他不敢向西;叫他打狗,他不敢撵鸡。”

【轿上来马上去】(惯)

形容讲究排场、阔气。赵树理《地板》:“老弟!在以前我也跟你想的一样,觉着我这轿上来马上去,遇事都要耍个排场,都是凭地板啦,现在才知道是凭人家老常老孙啦!”

〇也作〔轿车子来轿车子去〕。李準《黄河东流去》四四章一:“海骡子你也知道,过去是咱们这一片的首户,轿车子来轿车子去,戴着礼帽穿着一身软缎子,可是日本鬼子一到,他们先去当了汉奸,如今又变成土匪。”

【教妇初来,教儿婴孩】(谚)

教育媳妇,要在她刚过门的时候;教育孩子,要在他刚生下的时候。指施教贵在及早。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教子》:“骄惯已习,方复制之,捶打至死而无威,愤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孔子云‘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是也。俗谚曰:‘教妇初来,教儿婴孩。’诚哉斯语!”

〇也作〔教儿婴孩,教妇初来〕。明·陆采《明珠记》一九出:“古人道:‘教儿婴孩,教妇初来。’不乘此时压倒了他,日后反要做大。”

【教奢易,教俭难】(谚)

指教人奢侈浪费容易,教人俭朴节约却很难。清·俞樾《茶香室四钞》卷七:“何曾日食万钱,乃子何劭,便日食二万。谚云:‘教奢易,教俭难。’”

【教师爷不打把势——谁也摸不清谁的底】(歇)

教师爷:旧时称武术教官。打把势:练武术。指互不了解对方的底细。柯岗《金桥》一部五:“虽然彼此整天表白着:‘我可是啥都对你说了,你可不能对人乱讲啊!’其实天知道,教师爷不打把势,谁也摸不清谁的底。”

【教师爷不打把式——走着瞧】(歇)见“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接人要一世,怪人只一次】(谚)

接济别人要接济一辈子,得罪人让人见怪也就只是一次。旧指别人求助于自己时,宁可一口回绝,得罪于他,也不要答应接济,长久惹麻烦。《警世通言》卷二五:“‘接人要一世,怪人只一次。’揽了这野火上门,他吃了甜头,只管思想,惜草留根,到是个月月红了。”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永久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yjxmw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