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巡城御史几品_御史几品官_御史是几品官

明朝巡城御史几品_御史几品官_御史是几品官

【 御史岭

南大门 】

云霄县云陵工业开发区上坑村南部、马山村西北侧有马径山脉。东面有七星山支脉白泉山御史岭,俗称牛屎岭。七星山以七座山丘高低起伏、迤逶连绵,排成北斗七星阵势,由北向南蜿蜒而来,高度渐次降低,到核心区明林偕春墓附近又延伸向东,收脉于支脉中尾段上坑村南溪畔,隔溪与岩前山相望。御史岭地势成马鞍状,往北接风吹岭,望东地势坦荡,连接漳江中下游冲积平原云霄盆地,东南直达出海口,古有石矾塔砥柱中流,今有特大桥环锁大江。北麓有汤朱方三结义墓坐镇山陲,见证闽各姓移民祖先雍和发展的民情习俗。这里山势绵延起伏,岭南岭北在降水、温差、风力状况等差异显著,既是城郊冲积平原区域气候指数分界线,又是阻滞东南风长驱直入的分水屏障。漳南海线通道在上坑、马山交叉处分西、南两路,自古就是古驿道和交通要冲,有驿道连接莆美、云霄两城,并往南可通沿海、诏安和粤东潮汕,是历来漳州经岭南天然谷口和军事关隘,成为据险防控的形胜之地。这御史岭得名的由来,源自于安葬明贵州道监察御史江环而著称。

江环墓与御史岭由来

江环(1557~?)字启运,号晋云(缙云)。清《平湖县志》载为“福建漳浦人”,《漳州府志》、民国《云霄县志》载“漳浦云霄人”,新编《云霄县志》载为云霄莆美村人;但清《云霄厅志》卷12“选举·明甲科”称:“万历十四年丙辰,唐文献榜,火田寨人,贵州道御史。”《明万历十四年进士题名碑录》载其“贯福建漳州府漳浦县民籍”。江环系唐初南来开漳的中原府兵队正江延兴的后裔,望出河南淮阳。江延兴后裔有一支系,卜居闽西南交通要道云霄下河乡石屏村衍后。先是石梯岭下石屏村古渡旁开基经商;明初编户齐民,地属南靖县新安里。至永乐间,其后世孙为开展航运贸易,于云霄火田溪口村置办土地,不断掌控沿江各码头,形成聚落水域网络。嘉靖间,江家在“老厝湾”建火田寨防患寇盗,俗称“寨仔”。嘉靖三十六年九月初八,江环出生,在家中排行第三,娶妻杨氏。

江环曾祖元森,祖本弘。他少年时在父江渭(后以子环贵,封平湖知县)严格教督下锐志向学并勤学不倦,入漳浦县学时已有名气,从师于江口社寒儒庠生“碧沙先生”杨梦鲤(字尚化,号碧沙)。明万历十年(1582年),他以漳浦学籍中举人,十四年登进士,初为礼部观政,十五年任浙江平湖县令。遇事善于决断,审洗沉案有方,作到弘正抑邪,尽显才干和见识。万历二十年,以中书舍人升贵州道监察御史。此官初属正七品衔,在外是代天子巡狩的巡按,掌管弹劾建言、监察百官、巡视郡县、纠正刑狱、肃整朝仪等政事。藩服大臣与州县官吏,均仰其声息,权力极大。他秉性刚强,处理案件和检举弹劾不畏避权势显贵,以弘正抑邪为己任,并从国家大局考虑,屡次不顾自身安危,救护富有才学、蒙受冤狱的朝臣,被誉为“姜桂之性,老而愈辣”。江环未出仕时,家族于村中孱弱,其母常受大姓邻居欺凌,为官后乡人恐遭报复,但他宽宏以对、淡然忘怀,尽显包容大度的器量。

江环潜心钻研诗经,常在生活上照顾杨梦鲤。当他得知恩师撰著《诗经衍义》,就帮其作序刊发。但成书后读者甚少,几乎无人关注问津。杨梦鲤深感自身无非寂寂草野之士,为达成出书传儒意愿,嘱咐江环重新再版,强调要合署姓名,江环这才同意谨尊师命。经师徒宵昼不懈地修订补充,再讨论经解、阐思研虑,力求做到深入浅出,让读者容易读懂悟道,有助于后学者。此著合署再版后大为流行,一时被奉为“阐发朱熹理学传本内在精义的正宗范本”。康熙三十一年壬申(1692年)十月,徽州文林堂梓行的《诗经衍义》为“江晋云先生原本”,系吴趋、吴荆山订正,蓝陈略作序。因故清光绪《漳州府志·艺文》称,“往岁原本尚有列杨氏名者,今亡矣!”此著原来署名江环、杨梦鲤,但后世再版仅署江环。此类“文以人扬名”“师因生而荣”现象,着实坐冷了真正著述论世之人。

御史是几品官_御史几品官_明朝巡城御史几品

江环去世后,赐葬于云霄白泉山,民间以御史命名山岭,并取谐音惯称“牛屎岭”。邑中士林以江环著述、传播儒学有功于后世,将其配祀朱子祠(紫阳书院)。载入《钦定四库全书》的《鹿洲初集》为清广州知府、漳浦赤岭人蓝鼎元(字玉霖,号鹿洲)所著。他在“卷一”评道:“著书立説有功后学宜祀也,则有若江晋云环。环为平湖令,廉能著声,为御史方正謇直。所著《诗经衍义》一书,为士林所宗,有裨后学甚大。浦邑云霄朱子祠土人私议,以晋云配享,盖佩服其书不忍忘所自也。”清《漳州府志》《云霄厅志》载称:“越百年后,云霄祠祀之,以配于朱子,谓其阐思研虑,有功于后学无穷也。”云霄紫阳书院学舍(秋瑾故居)供奉的“七先生”,即明朝贵州道御史、云霄火田寨人江环,漳州知府、浙江余姚人施邦曜2人;清代漳浦知县、浙江鄞县人陈汝咸,浙江归安人汪绅文;云霄厅同知、江苏无锡人薛凝度,浙江乌程县人章辅廷、云南昆明人倪惟钦等5人。除了弘扬阐发朱子理学精粹的本地人江环,都是游宦漳州、漳浦及云霄履政惠民、倡兴义学的外地人,深蕴着崇正学、表循良、传文明的风尚。“先生”乃对古代学术翘楚者、有德政官吏的尊称。江环既是七先生中最年长学者,也是惟一以著述宏篇受供祭的云霄籍名贤。清《漳州府志》《平湖县志》有传。

明朝巡城御史几品_御史是几品官_御史几品官

御史是几品官_明朝巡城御史几品_御史几品官

江御史墓位于御史岭西南侧,面朝漳南古驿道岭坡,可惜毁于民国初年云诏公路拓展建设中。民国7年(1918年),援闽驻漳粤军总司令陈炯明成立工务局,拟建途经云霄的龙汕公路。民国9年,因奉调回粤讨伐桂系军阀而中止;民国11年,漳龙公路分局承建云诏路段,再因驻闽奉、皖系军阀爆发矛盾中断。民国18年,国民党驻漳陆军49师师长、诏安东峤人张贞投资成立龙诏汽车公司,开筑漳州至诏安的龙诏公路,受云霄漳江阻隔分云浦、云诏2段公路。次年辟建云诏公路时,为确保经御史岭坡地铺路通车,而捣毁江御史墓,并切穿龙脉分水高地,将岭鞍路径破出高差约9米的凹口,变成一道山体狭缝的风穴,局部会产生峡谷风暴效应。民国21年,云霄经堂口经御史岭至大埔10公里公路通车。1950年,华东支前委员会商请军政委员会成立漳汕公路指挥部,另建海线公路自原漳浦界浯田起,经云霄高塘溪边路出经堂口接云诏公路。后来随着国道拓展浇筑水泥路面,多座废墓石构残件被搬去铺桥。

2005年10月15日、2009年3月26日,笔者两次赴马山村搜集郑和碑资料,勘察村外农耕路沟渠铺砌的两座石桥,所用砌筑构件均来自邻近墓上建筑。其中一座由一块墓碑、两支石烛及其他石构件作梁铺卧而成,于是只作登记存档,以待日后征用。这块墓碑系明进士林白云暨刘氏合葬墓,清康熙二年(1662年)仲春长男尧发立。如果是墓主人为云霄人,时间最接近的只有崇祯十三年(1640年)进士、韶州府推官、黄道周学生林翰冲。此君因牵涉业师黄道周反清归隐,去向不明,但卒后安葬于伯父林偕春墓附近极有可能。据上坑当地人介绍,御史岭西面还有古楼林氏二房“天鹅孵蛋”祖墓,系明中期开基诏安和潮州,出过嘉靖壬辰(1532年)科潮州海阳状元林大钦。

另两支石烛则传为御史岭西马山村江御史墓前之物。近年马山村外开发整地,听说石梁构件已被填埋,笔者配合林联中用钩机持续深挖无果,却意外征收一方来自狮山村西的三普文物点石刻《猫狮桥碑记》。后来听收藏家龚楠说,他藏有一对石烛,是从土方车运走之物中购得,已运至家门口保存下来。当他获悉属于江环墓前构件并已作过记录,表示愿以公益捐赠县博物馆。这对石烛又称望柱,上联以篆书“龙章”冠首,镌古篆隶“业可开先,式穀乃宣猷之本”;下联为“泽堪启后,诒谋裕作牧之方”。“式穀”系谓赐以福禄,以善道教子为善;“宣猷”系明达而顺乎事理;“诒谋”指为子孙妥善谋划。“作牧”为畜牧,放牧,泛指担任州郡的地方长官。此联常见于清代诰命父母的圣旨(诰文),寓示父以子荣、母因子贵。考江环任过浙江平湖县令、贵州道监察御史;其父江渭以子江环贵,曾获荫封为平湖知县,故可确证系江环御史墓前石望柱。

明朝巡城御史几品_御史几品官_御史是几品官

据当地传说,这御史岭的由来,另有数位朝廷御史或流放岭南官员经此停留的传闻。诸如明万历帝曾密令南京佥都御史、吏部右侍郎、执掌纠察百官纪律之责的钦差大人海瑞(字汝贤,号刚峰,琼山人),两度途经此岭明察暗访河道按察使、山东兵备按察使张纯故里莆美堡的乡情民况。结果村中男耕女织、就文习武、秩序井然,呈现“乡泰民安”的升平迹象。海瑞北归后具表复旨,称其制内乡实民安、律己守法,定无某臣异议诬奏其乡里子侄欺行霸市等不端行为。而组织民防习武,也只是为了沿海抗倭,于是如实汇报并指责官吏弹劾和污蔑中伤的行为。张纯通过朝廷两度严峻的考核后,再经海瑞陈情上奏,万历帝恢复其湖广巡抚的官职,并以治河通漕的事功,两度恩蒙钦赐,加至二品薪俸。鉴于游宦途经此岭只是短暂过往,其获名确与安葬江环御史有关

御史岭土地信俗文化

明朝巡城御史几品_御史几品官_御史是几品官

上坑村原名象坑村,现属云陵开发区管辖。东依山与白塔村交界,西与前涂村接壤,南临马山村、益宝山村,北与山美村相邻。全境属丘陵地带,三面环山,位于小盆地中央。漳江支流南溪自东南绕村向西北而去,国道324线穿境而过。村后象山隔溪与狮山相望,有“狮象把水口”之说。明永乐年间,有唐郭子仪后裔郭志仲从漳州龙骇瀛(龙眼营),移居原漳浦县白塔堡(今云霄白塔村)开基,正统年间卜居象坑堡(今上坑村),成为云霄郭氏主要聚居地。

御史岭土地庙坐北朝南,位于漳南古驿道东侧山坳高处,《云霄厅志》载:“御史岭,在下坛保”。左侧依山傍水,水势由西南转东南向北汇入大江。途经盘陀岭蒲葵关、古楼驿、七里铺、云霄镇、竹前驿的古驿道支线穿过伯公庙右侧。常山华侨开发区下云村有狮子庙,供奉的是开漳圣王神系。殿前外金柱镌联“御史岭南曾扫雪,蒲葵关上旧停骖”,系清道光九年(1829年)重修时所刻,联文实证漳南古驿道有过往人流熙熙攘攘,是研究御史岭文化又一例证。伯公庙前后有走势平行的两重手砂,居近侧是俗名云前山支脉伯公山;远为大帽山走势,呈左手砂自西南面逆水缠绕环护,地旺而气聚。此地属坐壬向丙的地元龙身,聚气天神人合一,面向下坛虎头山虎咀口,有安地头、化煞气之功效。福德正神俗称土地公、福德公、福德爷、土地爷等,略称“土地”,是我国古代民间广泛崇拜的掌管土地之神,又是中华民俗信仰文化的一部分。土地为农耕文明之本,土地安定、五谷丰登是人民生活富足安康的依靠,即所谓“有土斯有财”。民间也多视其为财神与福神,因此对土地公的祭祀膜拜也就成为古时百姓最普遍的一种信仰。以至于在每城每地、街头巷尾,甚至一家一户都能见到土地公的神祇造像。

御史几品官_明朝巡城御史几品_御史是几品官

御史岭伯公庙以土地神民俗信仰为中心,旧时四周树木茂密,泉水充沛,环境优美,是御史岭公园的文化支点。庙为一殿一亭、单檐硬山顶的单体建筑,规模较小,前辟埕地。曾历多次修缮,现为2003年改建时原貌。神龛坛三开间,主祀伯公、伯妈樟木座像。左右分别祀奉有应公神主、观音等神尊雕像。大门嵌瓷匾“福德正神”,两侧贴瓷砖墨书“福而有德千家敬,正则为神万世尊”,居外立墙头镌“境自远尘皆入咏,物含妙理总堪寻”。此庙供奉的伯公身披广袖大袍,头戴官帽,手持元宝端坐凳椅,酷似一位白须红颜、慈眉善目、憨态可掬的地方老员外;伯妈则为手抱男孩端坐的年轻妇女模样,神态端庄温和、面目慈祥亲善,与伯公并肩而坐。

御史岭土地庙存续时间早于上坑村开基,是当地郭氏民间信俗文化发祥地。由于地处上坑村境内,后来的庙祝均由郭氏充任,有多种传说流传至今:一是土地伯公能庇护农牧业收成,保佑六畜兴旺。在农业社会里,方圆数十里的农户卖猪或母猪顺利分娩,往往挑着猪肉、灌肠、烟肠、油饼、蒸馍等,到伯公庙献供谢恩,祈求来年财源广进、母猪多奶、猪崽无恙,再求写个“六畜兴旺”红灯笼,插上一束庙周群生的“芒草”,表达“芒草枝,饲大猪”的良好祝愿。甚至连确定猪舍方位、猪槽方向也常来问卜。二是伯公、伯妈保佑人们长命百岁。上坑村历来有让幼童被认做“契仔”习俗,即信众带来供品和幼童,于供台前掷筊祈求伯公、伯妈认“契仔”。获伯公同意后,庙祝取来土地公印章在契仔衣服上盖章,并赠送一条红丝绳作项链串以保平安。每逢除夕、春节和中秋节,这些“契仔”都要到庙里祭拜过节、交契仔米以图佑护,还要在庙边榕树下用餐。直到年满15岁时,在伯公妈见证下履行好成人礼(牵出花园)才算礼成。三是伯公是过往商旅民众守护神,护佑经商兴隆、旅途平安。此庙位于漳南古驿道旁,向来影响广泛,信众遍布云霄、东山、诏安四都、梅洲,平和、漳浦及广东饶平。相传农历二月初二伯公诞辰、八月十五成道升天日,伯公庙最是热闹,有演潮剧、乞大龟等民俗活动丰富多彩,形成当地独特的土地神信仰文化。而伯公“认契仔”习俗,也是传承至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御史岭伯公见证了郭氏先民耕读传家的历史,伯公文化深刻地影响郭氏人家,成为当地姓氏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500年来,许多郭氏子孙拜别御史岭,怀揣伯公、伯妈香灰外出谋生,或从政经商,或从军任教,传播御史岭伯公文化。

云霄新迎宾门的崛起

文化贵在传承、创新和发展。深谙城市生活的深远价值和文化底色,是彰显人与历史、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优质模板。每一座文化公园,都是城市最浪漫、最情怀的瑰丽诗章。随着云霄县社会经济的日益进步,文化传承和知名度的提升,已成为地方重点打造的文化名片。近年来,云霄县深度挖掘七星山十廉吏、秋瑾文化园七先生文化品牌,拓展周围文化展示空间,统筹推进相关史迹的规划建设。随着国道324线提升改造工程的实施,云霄县明确七星山园区文化定位,并以A级景区标准建设文旅融合的地标性示范基地,以弘扬七星山十廉吏之一林偕春、七先生之首江环御史文化主题公园也提上日程。国道324线云霄城关段改建工程实施后,以御史岭、动车站站前广场、彩龙大道、七星山公园为主体已投入建设。一方面,以七星山林偕春墓园的廉政文化基地为核心区,以动车站及周边延伸空间为依托,开发建设以展示林太史文化为主题的旅游朝圣公园。另一方面,连接莆政路的提升规划改造工程项目,新迎宾门建设施工也提上议程,配建御史岭公园项目成为国道改建工程中重要组成部分。集中配套规划建设好这南大门文化双公园新亮点,既传达云霄民众景仰政肃民清、勤政爱民的廉政吏治文化,又展示漳南云霄厚重的文化底蕴。

御史是几品官_明朝巡城御史几品_御史几品官

2020年6月,云霄县启动御史岭公园建设。公园建筑面积2079平方米,用地2046平方米,景观铺装1386.07平方米,绿化3656.72平方米,总投资1492.9万元。公园划分为5块区域,分别为入口区域、中心广场区域、配套服务区、小广场区域、公共绿化带以及预留区域。项目在设计融入闽南古厝风格,提取传统的建筑元素,创造出既满足现代功能,又不失传统文化的主题风格。而公园内的土地神民俗信仰,纳入御史岭公园土地文化主题,会无形中增加文化含量。加上现存江御史墓前石望柱与御史岭文化的承袭性,将其规划置立于御史岭公园作标志性构件极为适合。御史岭公园的建设,提升了伯公庙土地神文化的发展格局。

新建迎宾门位于国道与彩龙大道交叉处,是全县对外交流和商贸往来纽带,属于御史岭公园的主要部分。设计以现行国家标准规范和规程,结构依据基本风压百年一遇、抗风12级以上,抗震设防烈度7度的指标进行设计,可满足飓风、强震状态下安全运营。建筑总体上为钢架结构,屋饰融闽南古厝、宫庙山门风格,采用三山式硬山顶火形马背式燕尾脊,饰以红瓦、红砖墙、青石等传统建筑元素,用万字祥云图案装饰红砖立柱。外观呈金黄色连廊式跨桥建筑,迎宾门长65.3米,两边跨宽36.5米,中间跨宽38.5米,高度25.4米,涵洞高8.5米,总高33.9米。2020年十二月初九建漳纪念日,民间按民俗用玉笔、五谷、铜线、黄土及红绸续接了龙脉。最高处较原来坡岭略高,下为双孔穿行隧道。体量巨大新建迎宾门,迎来送往八方宾客,连接起七星山公园与御史岭公园,形同山丘复续民国修路时切断的山鞍龙脉气韵,使新城居于富集繁华的聚宝盆中,重塑起山环水抱、藏风聚气的理想格局,更新着云霄城市文明进程,匠筑了新时代天庭般霓虹璀璨的盛世气象。随着国道324线改造提升工程顺利进行,御史岭下穿行通道双向通车,这座迎宾门已成为云霄文化新地标,为大众提供休闲游憩、观光揽胜的景观。

纵目远眺县城,高楼鳞次栉比,国道纵贯全境,公路车水马龙,漳江逶迤出海。这两座安踞岭首高处、承载廉吏文化厚重底蕴的公园,正隔着新迎宾门廊桥对峙成景、相映成片、融合共荣。远观门头这一抹朱瓦古风,那亮眼红色意态生动、富丽堂皇、气韵盎然。它犹如朱雀振翼南天,亦象案山拜伏生威,更似雄镇漳南的门户锁钥,扼守万古云霄人文气息,俯视开漳圣地历史风云,尽览新城建设宏图美景,着实令人心生惬意和艳羡!抚古惜今,御史岭迎宾南大门与云霄其他三大门一道,在经历沧桑巨变后,伴随着开漳圣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而崛起。此举不但有利于改善美化国道两侧景观环境,也浓墨重彩地塑造了新时代云霄对外形象,提升了省级文明城市建设品味,赋予漳水云山灵秀之气和光明前景。这对于推动云霄对外交流、商贸往来、工业发展和文化旅游,必将产生深远地影响。有诗为证:

清漳重镇启雄关,

蔚起人文靖且安。

大道彩龙商旅广,

南天壮阔惠同沾。

万古云霄扬正气,

清官廉吏记心间。

千年圣地迎新貌,

毓秀钟灵御史山。

云霄县旅游发展服务中心出品

文字资料:汤毓贤

视频:张文森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永久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yjxmw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