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子,对你和地球都好

很少有人问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科幻电影喜欢把虫子作为末日食物?

这并不是编剧耸人听闻、博人眼球,里头其实很有科学依据。

末日下,土地、食材、甚至光照雨水很可能极度稀缺,而虫子更能适应恶劣环境,还能很有效率地给人类提供营养。

且不说,以“小强”蟑螂为代表的昆虫,是数量最为繁盛的生物种群,单是它们绝处逢生的生命力,比人类更漫长的种群历史,在养殖上,就能让末日遗民省不少心力。

不只是适应力,以虫为食的效率还体现在,它一来省地,二来营养价值也高。

蚯蚓算不算昆昆虫_蚯蚓是不是昆虫_昆虫蚯蚓是昆虫吗

科幻电影中,蚯蚓干被当作礼品赠送。

看了营养成分表,虫子堪称食谱中的沧海遗珠,多少让人匪夷所思。

昆虫有着不同于人类的造物奇迹,它们是冷血动物,不需要从食物中获取能量来保持体温,富余的营养都会被储存起来。于是,和猪鸡牛羊相比,虫子的营养一点也不低。

佐治亚大学昆虫学教授玛丽安·肖克利和艾伦·多西发现,光是论蛋白质,蝗虫就打败了牛肉,同样1kg的重量下,蝗虫的蛋白质含量比牛肉多出50g,而这50g就是一名体重60kg的成年人一天要摄入的蛋白质含量。

这样一来,末日遗民不需要吃很多的量,就能满足蛋白质需要。

吃牛肉当然更容易从心理上被接受,但末日现实面前,地球人可能根本养不了太多牲畜和饲料作物,因为人类或许不得不转入地下生存。

饲养牲畜和生产饲料占据了世界农业用地的70%,但获取肉蛋白的效率实在太低了。荷兰瓦格宁根大学的热带昆虫学教授凡·惠斯(Van Huis)和简妮·加斯科(Janine Gasco)指出,这些土地产生的卡路里不到人类所需的五分之一、产生的蛋白质也不过是人类消耗量的四分之一。

把牛羊牲畜都迁入地下难度很大,因为它们很占地盘,而饲养虫子,优势就更明显了。它不像养鸡鸭牛羊那样需要大量土地和水,不仅是牲畜的活动空间,还有种饲料的耕地,都能因此省下大半。

依据在于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一项比较研究,该研究发现,要产生相同数量的蛋白质,蟋蟀需要的饲料是牛饲料的六分之一,绵羊饲料的四分之一,猪和鸡饲料的一半。

不仅养殖的周期更短,回报还很丰厚,毕竟苍蝇的体型可以在3周内增加1万倍。法国一家昆虫农场Ÿnsect负责人评估:在100平方米的昆虫农场产出的蛋白质,和100公顷的大豆农场生产的蛋白质一样多。

养虫也更让末日遗民省心,因为猪流感、疯牛病这类温血动物疫病,对昆虫这类冷血动物,是不存在的。

一整条产业链下来,末日世界以虫为食,的确经济适用。

蚯蚓是不是昆虫_蚯蚓算不算昆昆虫_昆虫蚯蚓是昆虫吗

《流浪地球》中的“地龙”(蚯蚓)干。

事实上,把昆虫纳入大众餐食,不是为遥远末日而备的杞人忧天,推广这一方案的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科学家、生产商要解决的,仍是人类当前的迫切危机,只不过这些粮食危机、营养危机、地球环境危机在末日背景下更剧烈。

2020年,联合国报告了全球仍有7亿人营养不良,与之相应的是,一份健康饮食的成本,远远超过国际贫困线——每天1.9美元,蛋白质食材尤其比淀粉类的面包大米贵得多,于是,降低蛋白质这类高营养膳食的成本就是一项重大使命。

扩充食材、把昆虫送进大众的日常餐桌,就成了一个严肃的解决方案。

2013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就在一份200页的报告里论证:把昆虫作为食物和饲料的前景,今年1月,《科学》杂志的两篇文章也在探讨这一方案。

和前面我们在末日世界里的推论一样,这两个科学团队强调:与传统畜牧业相比,把昆虫作为食物或饲料可以节省空间和资源,还很环保。

比如,砍伐森林换取更多耕地的速度可以减缓,杀虫剂也能少用些,排放的温室气体也少得多;腐烂的水果蔬菜,甚至粪肥就能废物利用、喂养昆虫;昆虫的外部骨骼还有一类甲壳素,可以成为抗生素的替代品……

科学家勾勒了一幅美好蓝图,饥饿的孩子可以从昆虫身上获得优质蛋白,地球生态环境可以得到更好的保护,人类看重的稀缺资源或将从中得到释放,这是只有虫子受伤的世界。

虫子,伤心又伤身

把虫子纳入三餐,这初衷虽好,但接受起来,难过心理关。

即便是常常在电视节目里表演生吃虫子的贝爷,入口前后,他脸上狰狞的表情和虫子一样可怖,诚实地暴露出那仿佛刻在DNA里的厌恶——生而为虫,注定要承受来自人类的偏见和不公平待遇。

虫子虽不是大众食材,但FAO报告说,全世界约有1900种昆虫可以吃、正在被吃,人们吃得最多的是甲虫,其次是毛虫、蜜蜂、蚱蜢、蝗虫、蟋蟀。

在一些国家,昆虫被视为美味,但这也不是什么好事儿,虫虫们可能免于伤心,但却很伤身。

刚果就是这样一个神奇的国度,《昆虫传》作者、科学记者戴维介绍称,居民饮食中的动物蛋白有64%来自昆虫。政府也鼓励孩子多吃昆虫长身体,而毛毛虫、白蚁、蚱蜢是市场上的常见食材。

刻板印象里,吃虫子的行为集中在贫穷落后的国家,这种依靠狩猎采集的收获方式太原始,和以耕种养殖为主力的现代农业文明、注重审美的现代观念比起来,显得格格不入。

一如蝗虫会破坏庄稼、白蚁会侵蚀堤坝,蚊子可以传播疾病,人和虫就彼此犯冲。

再加上,猪鸡牛鱼尚且可以开膛破肚、宰杀清洗、烹饪装盘,以一种卫生体面的方式被人品尝,而对指节、指甲盖大小的昆虫,至多掐头去尾拔足,似乎只能囫囵一只地整个咀嚼,很容易勾连起“茹毛饮血、尚未开化”的印象,太不讲究、太不优雅了。

但前面之所以说“刻板印象”,意味着这里面藏着偏见和误解。

现代人对吃昆虫的厌恶,并不简单因为虫子面目可憎,要不怎么解释人们乐于吃螃蟹,拒绝吃蜘蛛呢?其实龙虾、螃蟹长得不比虫子好看到哪里去。

接受或拒食昆虫是⼀个文化问题,文化决定着我们“吃什么、不吃什么”的规则。

一个普遍的误解是,把虫子当食物,是饥饿引起的,为了活下去,穷人不得已而为之。

蚯蚓是不是昆虫_昆虫蚯蚓是昆虫吗_蚯蚓算不算昆昆虫

《雪国列车》中,生活在底层的人民只能靠吃蛋白质块维持生命,而这种蛋白质块是由蟑螂制成的

还是拿爱吃昆虫的刚果来说事。

联合国的数据显示,有90%的刚果人每天的生活费不到10元人民币,低于国际贫困线,确实很穷。

但2014年的一篇报道透露,当地市场上,毛虫是零食,装满一个塑料杯的毛虫卖1500刚果法郎(按当时汇率约合人民币10元)。这并不便宜,如果只是为了填饱肚子,刚果人完全可以买卖更廉价的食物。

所以,刚果虽穷,但吃虫子不是为了活下去。

龙虾最能体会这种微妙的区别,别看它现在卖得贵,吃得起的人觉得它味道鲜美,其实最早吃龙虾的所谓“穷人”也是这么想的。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报告就说了,如果从地理分布上看,比起高纬度地区,生活在热带地区的人更愿意吃虫子。一个优势在于,热带地区的昆虫又大又多,就像渔民的网兜一样,人们很容易满载而归。

从前只听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原来还有一种生存方式叫:靠热带吃虫。捉虫吃和上山采菌子、下海捕鱼是同样的道理,“捡现成的”这件事,还是挺香的。

热带居民爱吃虫、热带地区穷国多,虽然都是事实,但“昆虫是穷人的食物”并不成立。

为治愈集体的“虫虫恐惧症”、影响饮食习惯,需要强大的说服力,但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科学家、生产商相信,这并非遥不可及。

就像曾经,人们说西红柿有毒不敢吃,龙虾是穷人的食物,生鱼片怎么能吃呢,但这些想法,今天都成了过时的笑话。

只是,被人类张口接纳的那一天,虫子可能高兴不起来。

安能辨我是虫子

如果一道菜能拯救世界却味同嚼蜡,那没人乐意吃。虫儿们要想在人类的餐桌上立山头,终究还得在味蕾上见真招,味道好才是真功夫。

但这件事,还得靠人类助攻,为此,食品科学家和生产商费了不少心思,创造尝尝它的机会。

2015年3月,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探索者俱乐部办了一场宴席,各种昆虫食物赤裸裸地就端上来了。

像是:油炸捕鸟蛛、蟑螂沙拉、培根不卷金针菇改卷柬埔寨蝼蛄……场面相当辣眼睛,值得一提的是,这些虫子是从实验室培育出来的,而非野外捕来的。

主办方会玩,这宴席很有噱头,如果搭配博物馆的科普,趣味和意义都有了。如果给它挑挑刺,只能说:花10万元买虫子,还是太贵了,以及做出这些菜的厨师,实在太粗暴不懂事儿了,一点不考虑普通食客的感受。

论高级玩家,还得是真正关心这个产业的商家。他们深谙,越是花哨的东西,越要往朴实的方向使劲儿;越是平平无奇的东西,才要大做文章。

高级玩家想的招叫:眼不见为净。

2017年,芬兰知名食品公司Fazer推出了号称“世界上首个以昆虫为材料的面包”,一个面包大约要用70只蟋蟀。

你的脑海里或许浮现了一幅画面,但实际情况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样。

这70只蟋蟀并不是密密麻麻地抱在一起、像香肠一样夹在面包里,而是把冷冻过的养殖蟋蟀磨成粉末,和其他原料混在一起,制成面粉,再做成面包。

于是它的外观,看起来和普通面包没有区别,你根本不会把它和蟋蟀联系在一起。

这类添加剂操作没有违法,因为一些欧美国家早已经解除销售食用昆虫的禁令。

2021年,欧盟允许蝗虫、面包虫幼虫成为食物成分,可以被磨碎加入到饼干、意大利面、面包、早餐麦片里,最大添加比例是10%。人们可以在外包装成分表里,找到虫虫的大名。

这类昆虫食物真的有市场吗?别愁,网球大满贯选手德约科维奇很适合为它们代言。

他对谷蛋白过敏,小麦这类麸质食物会让他呼吸困难、四肢乏力,要不是发现了自己的特殊体质,不再吃小麦等食物,他可能很早就告别网球,没有机会问鼎球坛。

高蛋白对运动员,是很重要的营养,小德不能从小麦上获取蛋白,那昆虫是个不错的替代和补充,而这就足以成为它们的卖点,比如饿了就吃蟋蟀能量棒,你可以在美国市面上买到它,有烧烤山核桃味、陈年奶酪味、海盐三个口味供选择。

但这个吸引力还是不够,只把昆虫当成营养上的备胎,那也太看不起它们了,好在那些爱尝鲜的美食家懂得欣赏昆虫的美味。

2015年那场昆虫盛宴,食客反馈,蟋蟀吃着松脆,有坚果味;蜡虫是微甜的杏仁味;狼蛛外壳松脆、肉质细嫩,吃起来像蟹肉……

《昆虫烹饪指南》的作者就建议:面包虫有一种蘑菇的味道,放在冰激凌上不太好吃,但做成酱料就很合适。是的,就像蚝油那样。

昆虫里面,蜜蜂幼虫制成的蛋黄酱是一次有效的尝试,北欧食品实验室的研发成员这样评价:人们喜欢这款蛋黄酱,不是因为它的新奇,恰恰是因为它的朴实,那更令人满意的独特风味。

现代食品工业看起来很机械,但研发一款新的食物,其实还靠人的创意,而想象力很有帮助。

美国有家昆虫食品公司叫彻普斯,公司创始人罗拉去过非洲坦桑尼亚,吃过油炸毛毛虫,她觉得味道和炸虾一样美味,她又想到美国人是那么爱吃炸薯片,那嘎嘣脆的口感,最能抓住他们的味蕾。她也证明,把虫虫变脆,是个好主意。

把虫子做好吃,肯定难不倒中国掌勺人,先清汤慢炖、或香煎油炸,再烟熏火燎,胡椒花椒一把抓,管它泡椒糖醋,还是卤煮蒜香,一周不重样,是可以打包票的。

话说回来了,吃不吃、吃什么、怎么吃,是每个人的自由。无论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这样的官方机构,还是北美食虫联盟这样的民间组织,还有科学家、经济学家、食品生产商,都没有强迫我们变成食虫一族,他们其实连倡导也谈不上。

让更多人吃昆虫,先是一个有趣的想法,后是被论证可行的方案,再是可及的消费产品,和未来更多元的选择,这是一条漫长的路。

可以肯定的是,它不会停留在原始的狩猎和采集,而是依靠现代养殖、有标准和规范,成为一个新兴但不会超出经验的现代产业。

至于“世界末日,虫子会不会成为人类生存物资”的问题,如果只从资源的视角来看,虫界的确是块宝藏地。

所以别笑,吃虫子真是件正经事,它表明人类开发利用自然的手伸到了新的领域,它将体现我们的创造力,也是人类付出代价的又一个开始。

库叔福利

库叔的赠书活动一直都在!博集天卷为库叔提供20本《不可能犯罪诊断书1》赠予热心读者。“当代短篇推理之王”爱德华·霍克精彩之作,教科书级的古典本格流派推理小说!12起多重反转的罪案,12个匪夷所思的犯罪现场,涉及近百种作案手法,上百名心思缜密的嫌疑人……化身名侦探,体验探案的快乐!请大家在文章下评论,点赞最高的前3名(数量超过30)将得到赠书。

蚯蚓是不是昆虫_蚯蚓算不算昆昆虫_昆虫蚯蚓是昆虫吗

蚯蚓算不算昆昆虫_昆虫蚯蚓是昆虫吗_蚯蚓是不是昆虫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永久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yjxmw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