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设计(课件)合集

更新中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课件)合集

三上更新中

四上更新中

五上更新中

六上更新中

加主编微信咨询领取

教学设计(详案)

《敬业与乐业》教学方案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把握作者关于“敬业与乐业”的观点,对本文的观点与材料做出区分。

2.梳理文章的层次结构,理解作者的论证思路。

3.了解议论性文章的基本知识。

【教学重点】

1.把握作者关于“敬业与乐业”的观点,对本文的观点与材料做出区分。

2.梳理文章的层次结构,理解作者的论证思路。

【教学难点】

梳理文章的层次结构,理解作者的论证思路。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有一位近代思想家,与他的老师康有为一起领导了“戊戌变法”。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他一生著述宏富,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合集》,他就是梁启超先生。1922年他为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作了一次讲演——阐述了人生与事业的关系,深深启迪着学生们的心灵,这篇讲演以稿件的形式流传至今,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敬业与乐业》。

设计意图:由学生已经学过的历史知识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简单介绍本文作者。

二、夯实基础

1.文学常识

(1)议论性文章的定义:“议论性文章”的提法是对传统语文教学中“议论文”概念的扩展,包括一般意义上的议论文,还包括说理散文,以及阐述看法、观点的书信、演讲词等各种类型的文章。

(2)议论性文章的特点:有观点,讲道理。

(3)论题:论题是作者要议论的问题,而不是对这个问题的判断和观点。

(4)论点:作者针对某个问题的判断或观点。

2.初读感知

(1)阅读任务:自由默读课文,或跟随音频读课文,注意字词读音,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及时圈出出来,结合注释或上下文,试着理解,并说一说:你认为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2)任务检测:

①字音检测

蛀(zhù) 赦(shè) 禅(chán)师 精微(wēi)

旁骛(wù) 秘诀(jué) 羡慕(xiàn mù) 亵渎(xiè dú) 浪荡(dàng) 杜绝(jué) 妄(wàng)想 调(tiáo)和

断章取义:不顾全篇文章的内容,而只根据需要,孤立地截取其中一段或一句的意思。

不二法门:佛教用语,指直接人道、不可言传的门径。常用来指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法门,指修行者人道的门]径。

理至易明:道理极容易明白。

言不及义:不说一句有道理的话。

强聒(guō)不舍:唠唠叨叨说个没完。聒,声音嘈杂,使人厌烦。

②参考答案

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设计意图:在扫清读音障碍的基础上,大致了解作者观点,把握全文的中心论点。

三、问题探究

(一)自主探究

1.探究任务

作者的论题和中心论点讨论的都是“敬业与乐业”,但是文章2—5自然段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无关”问题,这几个自然段能否删去?为什么呢?

2.探究方法

(1)细读课文2—5自然段,圈画出每个自然段表示作者观点的句子。

(2)思考:2—5自然段所议论的问题和“敬业与乐业”有什么关系。

(3)明确第2—5自然段能否删去并说明自己的理由。

3.成果展示

预设1:

2—5自然段中表示作者观点的句子:

Ø但必先有业,才有可敬、可乐的主体,理至易明。

Ø可见人生一切毛病都有药可医,唯有无业游民,虽大圣人碰着他,也没有办法。

Ø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人人都要不断地劳作。

预设2:

2—5自然段不能删去,因为第2—5自然段强调先要有业。作者在第3自然段中引用孔子的话,说明连大圣人都拿无业游民没有办法,更加证实了有业的必要性。想要敬业、乐业必须要先有业,才有可敬、可乐的基础。因此不能删去。

4.活动小结

本文是作者的一篇演讲稿,为了将“敬业与乐业”的问题讲清楚,作者不惜花费大量的口舌来说“有业之必要”,可谓苦口婆心。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第2—5自然段能否删去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文章结构,为下面分析作者论证思路打下基础。

(二)合作探究一

过渡:本文的作者是如何论证自己的中心论点的呢?

1.探究任务

作者的论证思路清晰,请你梳理一下作者的论证思路。

2.过程安排

(1)小组成员细读课文,圈画出文中表示作者观点的语句,画完后相互交流,补充完整。

(2)交流讨论,试着给文章划分层次,并概括每层的大意。

(3)小组成员共同梳理,交流讨论,总结出作者的论证思路。

(4)小组形成结论,派代表在班级发言。

3.成果展示

预设1:

文章可分为5部分:

第一部分(1)敬业乐业,不二法门。

第二部分(2—5)论有业之必要。

第三部分(6—7)论敬业之重要。

第四部分(8)论乐业之重要。

第五部分(9)敬业乐业,合理生活。

预设2:

本文的论证思路:

(1)提出问题:

敬业乐业,不二法门。

(2)分析问题:

论有业之必要。(先说有业之必要,接着引用孔子的话和百丈禅师的故事,得出“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的结论,有业是前提。)

论敬业之重要。(先解释敬业的含义,接着提出为什么要敬业的疑问,从“人”和“事”两个方面予以回答。最后设问:怎样才能把一件劳作做到圆满呢?即论证怎么才算“敬”,引用名言并列举事例,强调敬业于人生最为重要。)

论乐业之重要。(先从“做工好苦呀”谈起,指出与其说苦,不如自寻乐趣。接着提出只要坚持做下去,职业就会有乐趣。然后,从四个方面阐述理由,强调乐业之重要。)

(3)解决问题:敬业乐业,合理生活。

4.活动小结

这篇文章釆用了“总—分—总”的结构。作者先陈述自己的观点,再一条一条地论证。条理清晰,思路清楚。希望同学们能够学到通过梳理文章结构理清议论性文章论证思路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文章结构帮助学生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

(三)合作探究二

1.探究任务

在论述过程中,文章常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来推进论证或转换话题,如关联词、设问句等。试从第6、7自然段中找出这类词句,具体分析。

2.过程安排

(1)自由朗读第6、7自然段,圈画出你认为比较关键的关联词或设问句。

(2)小组内相互分享成果,并说说这些关联词或设问句等对梳理文章结构有什么帮助。

(3)组内选出最能引发组员共鸣的内容和理由,作为小组成果在班级内进行分享。

3.成果展示

预设:

第6段的“总之”,是对问题进行总结,推进论证的进程;之后用“至于”,把话题转换到具体做什么工作,要看个人的才能,作为前面“职业没有不神圣的,所以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的补充。第7段用了一个设问的句式,将话题由为什么要敬业转换到怎么才算是敬业上。

4.活动小结

梳理作者论证思路的方法

除了梳理文章结构外,我们又学到了梳理段落关键词或关键句法,希望大家在将来遇到其他议论性文章时,能够将这两种方法融会贯通,快速把握作者的论证思路。

设计意图:借助合作探究的形式,帮助学生深入学习梳理论证思路的方法,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良苦用心。

四、课堂小结

这篇文章釆用了“总—分—总”的结构。作者先陈述自己的观点,再一条一条地论证。条理清晰,思路清楚。明确文章的中心论点,理清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思路只是读懂文章的第一步。下节课,我们要深入学习本文所采用的论证方法,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小结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预习。

五、布置作业

1.当堂演练

(1)应该怎样理解“业”的含义?

明确:要注意,本文的“业”并不局限于狭义的职业。正如作者所言:“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因此,“敬业与乐业”的意义,就不只限于正式的谋生职业,也可以指生活中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不只限于成人的工作,也可以包括学生的学习。

(2)怎样深入理解“敬业”精神?

明确: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有等级色彩的文化,中国人的职业观向来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人们的读书目的又是“学而优则仕”,渴望“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种官本位的文化,蔑视普通职业,尤其是体力劳动。人们多以出人头地、显亲扬名为人生目标。因此,梁启超的“敬业”说,有着矫正世风、改良国民性的积极作用。

提示:这是本课的一个难点。我们可以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定背景,来领会作者提倡“敬业乐业”的良苦用心。

2.课后作业

文章中有些说法可能会引发一些争议,比如作者说“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但是一般人通常会认为职业有高下、好坏。对这个问题,你怎么看?

预设1:职业无高低,品流有尊卑。人的天资、能力是不同的,人尽其才就是实现了人生价值。如果一个人积极履职,尽心尽责,把自己的事情做好,那就是实现了自己最大的价值。这和政治家治理好国家的意义是一样的。

预设2:从对社会的贡献来说,与其说职业有高下、好坏,不如说不同职业对社会的贡献体现在不同方面。比如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他的研究可能会直接影响人类发展的进程;而一个普通的劳动者,其对社会的作用可能更多体现在自己的行业领域。我们强调要好好学习,就是希望未来能有一个好的职业,能对社会有更多的贡献。

明确:我们要学会辩证地分析别人的观点,站在别人的立场评价观点的得失;也要能有理有据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让人信服。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课文中一些问题的认识。明确“业”的含义可以扩展作者主张的适用范围,也有利于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来学习本文。通过深入理解“敬业”精神打破学生头脑中职业认知的藩篱,真正领悟作者所说的“敬业”的核心。课后作业让学生可以在理解的基础上自由表达。

【板书设计】

《敬业与乐业》教学方案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习论证方法的相关知识。

2.了解文中运用的论证方法,体会这些论证方法的作用。

【教学重点】

了解文中运用的论证方法,体会这些论证方法的作用。

【教学难点】

了解文中运用的论证方法,体会这些论证方法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梳理了作者的论证思路,学到了通过分析文章结构及文中关联词、设问句等梳理作者论证思路的方法,作者的论证思路十分清晰,其实这也得益于作者采用了恰当的论证方法,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一下本文所采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设计意图:由学生常态认知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奠定全文学习的基调。

二、问题探究

(一)合作探究一

1.探究任务

本文多处引用文言语句,这些文言语句是什么意思?引用文言语句有什么作用呢?

2.探究方法

(1)自由朗读全文,圈画出文中作者引用的所有的文言语句。

(2)借助注释或上下文,理解这些文言语句的含义。

(3)小组讨论:对照刚才老师所讲的论证方法,说一说引用文言语句有什么具体作用。

3.成果展示

预设:

文言语句

含义

作用

《礼记》:“敬业乐群”

《老子》:“安其居乐其业”

《礼记》:专心于学业,与朋友和睦相处。

《老子》:安定愉快地生活和劳动。

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孔子:①“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②“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①整天吃饱了饭,不肯动脑筋去做点儿事,这种人是很难造就的呀!

②和大家整天混在一起,不说一句有道理的话,只是卖弄小聪明,这种人是很难教导的呀!

论证有业之必要,作者意指无业者,即使圣人碰到他也没办法,是从反面论证的。

百丈禅师“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

这一天没有劳作这一天就不吃饭。

证明人要有职业,要劳作,是从正面论证的。

朱子:“主一无适便是敬。”

《庄子》:“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

曾文正:“做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

庄子:“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孔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朱子:做一件事时,精神集中,心无旁骛,这就是敬。

《庄子》:天地虽大,万物虽多,(他的)注意力只集中在蝉翼上。旨在说明,用心专一就可以达成目标。

曾文正:不专心于自己目前能做的事情,却总是想着其他更好的事情,因此导致了自己眼下的事做不好,而所企盼的事又不会自动送上来,最终一事无成。

庄子:用心专一,就能集中精神。

孔子:在现在所处的位置上,做好分内的事,不企求本分外的事。

朱子:引用朱熹的话明确敬的内涵,指出什么是敬。

《庄子》:引用庄子的话证明敬的方法是专一,属于正面论证。

曾文正:引用曾国藩的话从反面论证分心则一事无成,是对事业的不敬。

庄子、孔子:从正面论证敬业的敬就是专一,于人生最为有益。

孔子:①“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

②“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①懂得学习的人不如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②他(孔子)这个人勤奋努力而忘记了吃饭,沉浸在快乐中而忘记了忧愁,以至于不知道自己将要老了,如此而已。

强调乐业才能体现生活的价值,才是理想的生活。

4.活动小结

作者引用了属于不同流派的观点,有儒家、道家、释家等,都属于道理论据,在论证方法上除了采用道理论证外还进行了正反对比,运用到了对比论证的方法。引用这些文言语句不仅证明了作者的观点,还让文章读来非常典雅、有文釆。

过渡:除了上面提到的道理论证和对比论证外还有哪些论证方法呢?常用的论证方法有哪些作用呢?

5.技法指导

(1)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等。

(2)常见论证方法的作用:

①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如果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故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阅读。

③对比论证: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二者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某种的观点。

④比喻论证:可把道理讲得通俗易懂,容易被人接受。使论证的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更利于读者明白。

活学活用:

文言语句

论证方法

《礼记》:“敬业乐群”

《老子》:“安其居乐其业”

道理论证

孔子:①“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②“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道理论证

百丈禅师“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

道理论证

朱子:“主一无适便是敬。”

《庄子》:“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

曾文正:“做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

庄子:“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孔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道理论证

对比论证

孔子:①“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②“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道理论证

设计意图:通过对文章中所引用的文言语句的梳理,在加深对文章内容理解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明确论证方法有哪些,常用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便于后续课堂活动的进行。

(二)合作探究二

过渡:除了引用名人名言作为道理论据之外,作者还通过举例子,也就是用事实论据进行论证。

1.探究任务

仿照道理论据的梳理表格,梳理本文使用的事实论据,完成下表。

事实论据

论证方法

作用

2.过程安排

(1)自由朗读课文,圈画出本文所举的事例,并批注其使用的论证方法及作用。

(2)小组内相互分享成果,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3)组内相互补充探究成果,形成统一的结论,作为小组成果在班级内进行分享。

3.成果展示

预设:

事实论据

论证方法

作用

举百丈禅师不做事不吃饭的例子

举例论证

论证要有业。

大总统和黄包车夫的例子

举例论证

对比论证

论证职业都是神圣的,都是可敬的。

佝偻丈人承蜩的例子

举例论证

从正面论证敬业的秘诀是专一。

木匠做好桌子和政治家建设共和国、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干净和当军人打胜仗的例子

举例论证

对比论证

通过比较,论证做什么都不能分心到事外,要敬业。

4.活动小结

作者使用举例论证、正反对比论证证明要有业、要敬业、要乐业,进而证明了“敬业和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这一中心论点。

设计意图:借助合作探究的形式,借助上一个活动的形式,帮助学生学到梳理论据,发现论证方法的思路,同时巩固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技巧。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梳理本文的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理清了作者运用的论证方法,分析了这些论证方法的作用。作者使用道理论证、举例论证、正反对比论证证明要有业、要敬业、要乐业,进而证明了“敬业和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这一中心论点。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关系紧密,内容一致。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小结巩固所学知识。

五、拓展延伸

1.作品推荐:季羡林——《谈礼貌》

谈礼貌

季羡林

眼下,即使不是百分之百的人,也是绝大多数的人,都抱怨现在社会上不讲礼貌。这是完全有事实做根据的。前许多年,当时我腿脚尚称灵便,出门乘公共汽车的时候多,几乎每一次我都看到在车上吵架的人,甚至动武的人。起因都是微不足道的:你碰了我一下,我踩了你的脚,如此等等。试想,在拥拥挤挤的公共汽车上,谁能不碰谁呢?这样的事情也值得大动干戈吗?

曾经有一段时间,有关的机关号召大家学习几句话:“谢谢!”“对不起!”等等。就是针对上述的情况而发的。其用心良苦,然而我心里却觉得不是滋味。一个有5000年文明的堂堂大国竟要学习幼儿园孩子们学说的话,岂不大可哀哉!

有人把不讲礼貌的行为归咎于新人类或新新人类。我并无资格成为新人类的同党,我已经是属于博物馆的人物了。但是,我却要为他们打抱不平。在他们诞生以前,有人早着了先鞭。不过,话又要说了回来。新人类或新新人类确实在不讲礼貌方面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他们发扬光大了这种并不美妙的传统,他们(往往是一双男女)在光天化日之下,车水马龙之中,拥抱接吻,旁若无人,洋洋自得,连在这方面比较不拘细节的老外看了都目瞪口呆,惊诧不已。古人说:“闺房之内,有甚于画眉者。”这是两口子的私事,谁也管不着。但这是在闺房之内的事,现在竟几乎要搬到大街上来,虽然还没有到“甚于画眉”的水平,可是已经很可观了。新人类还要新到什么程度呢?

如果一个人孤身住在深山老林中,你愿意怎样都行。可我们是处在社会中,这就要讲究点人际关系。人必自爱而后人爱之。没有礼貌是目中无人的一种表现,是自私自利的一种表现,如果这样的人多了,必然产生与社会不协调的后果。千万不要认为这是个人小事而掉以轻心。

现在国际交往日益频繁,不讲礼貌的恶习所产生的恶劣影响已经不局限于国内,而是会流布全世界。前几年,我看到过一个什么电视片,是由一个意大利著名摄影家拍摄的,主题是介绍北京情况的。北京的名胜古迹当然都包罗无遗,但是,我的眼前忽然一亮:一个光着膀子的胖大汉子骑自行车双手撒把做打太极拳状,飞驰在天安门前宽广的大马路上。给人的形象是野蛮无礼。这样的形象并不多见。然而却没有逃过一个老外的眼光。我相信,这个电视片是会在全世界都放映的。它在外国人心目中会产生什么影响,不是一清二楚了吗?

最后,我想当一个文抄公,抄一段香港《公正报》上的话:

富者有礼高质,贫者有礼免辱,父子有礼慈孝,兄弟有礼和睦,夫妻有礼情长,朋友有礼义笃,社会有礼祥和。

2001年1月29日

推荐语:我们的生活中不仅需要敬业、乐业的品质,还需要讲礼貌。《谈礼貌》是季羡林先生作于2001年的一篇文章,而文章中谈到的现象仍存在于现代社会中。

2.知识拓展:并列复句和选择复句。

过渡:上节课我们学习《我看》一诗时,了解了递进复句和承接复句。

(1)请同学们比一比下边两组句子,说说它们各分句前后的关系有什么不同。

明确:第一组句子,几个分句是并列关系,没有主次之分,或表明一正一反两方面的情况,或说明一件事情的几个方面,或叙述相关的几件事情,是并列复句;第二组句子,各个分句分别叙述-一种可能的情况,表示从中选择一个,是选择复句。

(2)积累表示并列关系和选择关系的关联词语。

明确:并列关系关联词:“一边……一边……” “一会儿…… 一会儿……”“既……又……”“又……又……”“一面……一面……”等。

选择关系关联词:“是……还是……”“要么……要么……”“或者……或者……”“与其……不如……”“宁可(宁愿)……也不(决不)……”(后两种给出了一个正确结果和一个错误结果,与其句选后者,宁可句选前者)等。

设计意图:通过推荐其他议论性文章加深学生对议论性文章特点的认知,通过句式知识的学习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

六、布置作业

1.当堂演练

作者在谈到“有业之必要”时,举了孔子和百丈禅师的两个事例;在谈到“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时,列出了四个原因。参照这两种写法,试着为“有业之必要”列举几条理由,或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提供几个事例。

提示:引导学生了解议论文“摆事实”和“讲道理”的基本论证方式。

预设:

“有业之必要”的理由:(1)可以谋生,使自己在经济上独立,人格上自尊,不需要依赖他人,仰人鼻息,受人牵制。(2)使自己的身心有所安顿,不至于无所事事,烦闷无聊。(3)使自己的生活起居有规律,有利于健康养生。(4)从业过程中的困难、挫折、烦恼,是对意志和品性、能力和才干的锻炼。(5)事业上的小小成功,都会增强自信心与成就感,给人带来精神满足。(6)有创造性的成就,是对生命价值的肯定。

“凡是职业都是有趣味的”的例子:(1)居里夫妇在成吨的工业废渣中提炼“镭”,几十年如一日,非常艰辛与枯燥,但他们怀着找到“镭”的梦想,从没有认为这项工作是无聊的,从不抱怨叫苦。(2)新疆哈巴河县北湾是世界四大蚊虫聚集地之一,夏末秋初蚊虫猖獗,一巴掌拍死100只蚊子绝非夸张。阿勒泰边境管理支队科克托海中心边境警务站就位于这“蚊虫王国”之中警务人员在执勤时必须“全副武装”,即便如此依然无法彻底解决蚊虫之苦。但是新疆军区北湾边防连官兵们仍然坚守边疆,挺进“蚊虫王国”执行巡逻任务,保卫祖国边疆,从不叫苦叫累。这些热血男儿们为能保家卫国感到骄傲,感到自豪!生活是苦的,但心里是甜的!

2.课后作业

作者说:“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对这个观点你怎么看?写一段议论性的文字,表明自己的看法。要求200字以上,观点明确,论证清晰。

设计意图:借助多样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由阅读向写作进行知识迁移,并在练习中进行情感渗透。

【板书设计】

部分课件展示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永久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yjxmw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