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山是谁的道场_普陀山道场是什么意思_普陀山道场是谁修建的

观音菩萨三姐妹,同锅吃饭各修行。大姐修在广德寺,二姐修在灵泉寺。唯有小妹修得远,修在南海普陀寺。”

三个女儿都一心向佛,国王劝阻未成,一把火烧了寺庙,三姐妹便于寺院同毁,涅磐后得道,这就是在遂宁流传了千年的观音三姐妹的传说。

朝拜过横卧在苍山翠柏中的庙宇——民间观音道场灵泉寺(二姐)和皇家道场广德寺(大姐),便奔普陀山去朝拜普陀寺(小妹)。

普陀山、五台山、九华山、峨眉山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中国佛教除敬奉西方佛祖如来之外,还特别敬奉他的四个东来使者,也就是四大菩萨。并给他们各自建立了一个道场——显灵说法的场所。普陀山是“无限的慈悲——观世音菩萨”的道场;五台山为“无上的智慧——文殊菩萨”的道场;九华山乃“无边的孝道——地藏菩萨”的道场;峨眉山(大峨山)即“无边的愿行——普贤菩萨”的道场。故,也称之为“中国佛教四大道场”。

沿青石砌成的山路攀登,遮天蔽日的古柏伫立两旁,偶有阳光从树的枝叶间透入一缕缕细长的光影,摇曳出斑驳,在石阶上愰漾出斑斑点点的碎影,路边的青草间杂着山花,红的、黄的、粉的……

于石阶平台处小憩,看着海风中摇摆着婷婷身躯的各色野花,心底暗笑,不知怎地恶作剧般的涌出邓丽君在演唱会上经常演唱的经典曲目,《路边的野花不要采》,“虽然已是百花开,路边的野花你不要采”。龙儿瞅着我:“笑什么?”“奥,爱护花草,路边的野花不能采。”就这样一路走着、想着,沐浴着海风,一抬头,扑入眼帘的是一块巨石——“磐陀石”。

磐陀石被誉为“天下第一石”,是普陀山的石中至圣。相传为观音大士说法处。磐陀石由上下两块巨石相叠而成,两石间隙如线,险若欲坠,却稳固如磐,亿载未动,万劫不摇。“磐陀石”三字为明代抗倭名将侯继高所书,细细端祥,见“磐”字的舟上少了一点,据说是为了平衡,孙中山也曾在此石上题字“金刚宝石”。

普陀山道场是什么意思_普陀山道场是谁修建的_普陀山是谁的道场

不远的处如刀削斧劈的岩崖上,有块酷似海龟的大石紧贴在岩崖上,龟背上还有只小海龟爬在大龟背上。一龟蹲踞崖顶,回首顾盼,似有等候之意;一龟缘石直上,昂首延颈,筋膜尽露,一副着急相。原来这就是“五十三参石”下端岩崖上的“二龟听法”石。据说二龟前来听观音菩萨讲经,听得入神,久之,化成龟石,永留岩崖。

观音讲道的石凳旁,一石牛双目紧闭,两角上冲,牛头斜倚,酣然而睡,这石牛是一个小和尚所化。那年,灵石庵的小和尚按师命下山化缘,每家只能化一粒米,要化三千九百六十五粒。小和尚历尽艰辛,眼看期限到了,便在稻田里偷摘了十粒稻谷充数。回到庵里,老和尚挑出了十粒新米。因偷米破戒,被罚到那家人家做十年牛。十年后,庵里钟声响起时,便可回来。谁知,因错过了时辰,被关在山门外,长卧在磐陀石旁,变成了一头石牛,永远卧在了观音讲经的道场。

黄昏降临,晚霞映在石上,磐陀石宛如一块镶嵌在彩云间的宝石,散发出动人心魄的光芒。此刻,踏着夕阳的余晖,沐浴着南国的海风,返回渔家的小院。清晨,大海再度捧出了朝阳时,我又融入了霞光,耳畔响起了诵经声。

普陀山四面环海,风光旖旎,幽幻独特,被誉为“第一人间清净地”。山石林木、寺塔崖刻、梵音涛声,皆充满了佛国神秘色彩。巍峨庄严的普济寺(前寺)、法雨寺(后寺)、慧济寺三大寺,是中国明末清初建筑群的典型。普济寺御碑殿有明万历、清康熙时的御碑三块,中间那通碑上刻有普济寺历史沿革,立于约四吨重的赑屃背上。传说,龙生九子,赑屃是龙的第六个儿子,也称霸下,生的龙头龟身,力大无穷,好负重。传说,上古时代赑屃常驮着三山五岳,在江河湖海里逞能,大禹治水时被制服,禹怕这小霸王日后生事,便将刻有治水功绩的巨碑压在它身上。此后,长年累月地驮载着石碑。俗称“神龟驮碑”,它象征着“长寿吉祥”。触摸它能给人带来福气,赑屃昂首伸颈,伸手触碰,发现眼珠能转动,可见其雕刻之精。

踏上成为佛道的石阶,像踏着一朵祥云;踩着海风弹拨的石板路,高高低低像一首佛曲的韵律;柔柔的海风像挥动的佛尘,把禅意轻轻挥洒。

经过石牌坊北侧的“文武官员军民人等到此下马”的石碑,走进这座浙江清代官式建筑,扑面而来的是一道道焚香的气味,耳边送来的是此起彼伏的诵经声,像天国缥缈而来的梵歌,叩响心灵的门环。

普陀山是谁的道场_普陀山道场是谁修建的_普陀山道场是什么意思

收拾起那颗尘世的凡心,走进功德殿斋堂的茶室,去品那“普陀佛顶三雾茶”。陆羽的《茶经》曾有,僧无事,坐禅时饮茶提神益思的记载。当年禅宗初祖达摩面壁时,口噙茶叶,使气清,使神朗,渐入三摩地境界。这云雾、海雾、灵雾的三雾梦幻茶,怕是一时间洗不净我的凡心。于是,一袭僧衣,一杯佛茶,独坐在岩石上的一代狂僧,中日混血儿的,半僧半俗的苏曼殊“契阔死生君莫问,行云流水一孤僧。”的词句,飘进茶韵。幻化出曼殊在普陀山念佛,品茶,禅定。想,佛如何是佛,茶如何是茶。此刻,我的思绪飘向那一块块原始的“佛”字,“茶”字,是何如来面目,是何大乘情怀。一叶一如来的佛性需要慢慢地冲泡、缓缓地浸湿才能释放前世深蕴的清香。于我,禅,就是平常心,一边品茶,一边听《大悲咒》的佛教音乐,打个盹,做个庄周化蝶的梦,似翩翩蝴蝶向明月。梦醒时,和一尊尊斑驳的佛像说说以往的故事,游魂四方看看生命的轨迹,静心品茗,佛音缭绕,禅意悠悠的梵意渐浓,发一个下午的呆。

法雨寺初名“海潮庵”,历经更名。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兴建大殿时,清廷赐金修寺,并赐“天华法雨”和“法雨禅寺”匾额,因改今名。法雨寺以九龙观音殿建筑最为辉煌,殿中“九龙盘拱”等建筑由金陵(南京)明故宫九龙殿迁移于此。九龙藻井按古朴典雅的九龙戏珠图案雕刻而成,一龙盘顶,八龙环柱,昂首飞舞,正中琉璃灯宛如一颗明珠,组成九龙戏珠的图案,彰显出皇家的气派。

法雨寺,也称“石寺”,为普陀山第二大寺院。大殿一侧有佛教通俗读物,三两僧人在一旁恭谨地伺候着。殿柱上贴着一张《无际大师药方》:“好肚肠一条,慈悲心一片,温柔半两,道理三分,信行要紧,中直一块,孝顺十分,老实一个,阴阳全用,方便不拘多少。”这无际大师倒是参透了人世间尔虞我诈,参悟出这番解脱尘根、私欲、邪念、厄运的哲理。看着眼前跪拜上香的香客,想着那石阶上三步一磕、神色庄重、目不斜视、口中念念有词的朝拜者,我想起大雄宝殿的那幅联,“千声佛万声佛有口无心白错过;朝念佛暮念佛求生西方莫蹉跎”,再细想世间的许多事,不管是错过还是过错,都是因为没有一颗虔诚的心。

从法雨寺的侧门,沿石阶上行,不远处便是题额“杨枝禅林”的山门。穿过天王殿直奔杨枝观音殿后的那通著名的“杨枝观音碑”。石碑镌刻观音大士像,大士像头部左上角简述碑刻来历。观音像左臂旁小字为“唐阎立本画”;观音像右臂旁小字名款:“明定海备倭梁文、台州痒生刘聚福同勒”,左下角足尖前方小字:“武林孙良镌”。画像人物栩栩如生,技法非凡,画像神奇之处在于足上,无论你从哪个角度观赏画像,所看到的足尖都是正对观音的,不同的角度,呈现出不同的形态。阎立本的真迹存世甚少,单幅菩萨像更是少见,它之所以珍贵,是因为这幅原画已经遗失,仅存此碑刻。

普陀山是谁的道场_普陀山道场是谁修建的_普陀山道场是什么意思

由法雨寺经香云路去慧济寺,一路青山绿水、鸟语花香、沁人心脾,沿青玉涧逆水而上,淙淙汩汩之声,时有所闻。这条原为生计,上山打柴的细如羊肠的小径,如今,早已不见了樵夫,只有众多的女香客。

于香云亭中小憩,看着芸芸众生,一心向佛,我却在香云亭不远处的陡坡转弯的那块矗立方形巨岩前停下,注视着岩面红色的“海天佛国”四个大字。明朝抗倭名将浙江总督侯继高在任前,普陀山经嘉靖倭乱,一片荒凉。这一年,侯继高佯装上佛顶山礼拜,诱使倭寇入山并一举歼之。此字即为当时所书。侯继高不仅是位抗倭将领,而且也是一位有一定造诣的书法家。我在嵊泗列岛的枸杞岛曾见过他题写的“山海奇观”;普陀山上有他题写的白华山、磐陀石、海天佛国等。他还将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吴道子所绘的观音像勒石于普济寺,并撰写了《游补陀洛迦山记》,又主持编写了被后人称为“候志”的《补陀山记》。

“海天佛国”四字,如今以成为普陀山的代称,它恰到好处的点出了普陀山的海山之美和禅佛之境。在海天佛国崖上又叠一石,高插云海,险而且玄。立石上镌刻“云扶石”三字。石上一潭,如碗若钵,承受天露,日积月累,清冽不腐。

1962年,郭沫若游普陀山时曾有“佛顶山顶佛”一说,随行秘书遂附“天一阁一天”;而当地随行人员有“云扶石扶云”之和,郭沫若颇以为佳。原来对出下联者是当地粮管所一位郭姓干部。郭老连忙让座,还亲手为他端上一杯茶,和蔼地说到:“哈哈,原来是本家,巧极了!”郭老频频点头,连连称赞:“对得好!”一时兴起,当即要来文房四宝,拿起毛笔,饱蘸浓墨,飞笔疾书,写下了一副对联:“大海有真能容之度,明月以不常满为心”。

再向上行,慧济寺深藏高岗林屏之中,清幽绝耸,寺前照壁上书郭沫若当年佳句“佛顶顶佛”四字,那“山”字却化无形为有形,隐匿在佛顶山之中。照壁的深巷尽头一通石碑,上书“同登彼岸”四字,石碑嵌在黄墙之中,“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烟雾缭绕,风掠似锦,使人恍若一步登临清凉地,置身于普陀山的佛顶仙境中。

慧济寺后的“普陀三宝”之一的“普陀鹅耳枥”是两百多年前由缅甸僧人到普陀山朝拜时携来,为世界稀有植物。鹅耳枥从地表处便分两杈并列长出,在一丈多高处又分两杈,再往上,亦有规律地一分为二,故又称“夫妻树”。每当春天农历二月十九日观音大士圣诞之日,它的嫩梢枝叶就会披上金黄色的绒毛,在阳光里熠熠闪光,好似一个报春的使者,为佛国增光添彩。

回望时,大雄宝殿屋顶天蓝、淡绿、鹅黄、紫红诸色的琉璃瓦屋顶,在夕阳下映出万道彩虹,形成“佛光普照”的绮丽景观。

普陀山道场是谁修建的_普陀山道场是什么意思_普陀山是谁的道场

观世音菩萨早期的汉译佛经音译名称颇多,直至东晋鸠摩罗什大师译为“观世音菩萨”,唐代玄奘大师译为“观自在菩萨”始,至今形成:观世音菩萨是佛教代表慈悲的菩萨,以观世音菩萨为主导的“观其音声即得解脱”的大慈悲精神,不仅构成了大乘佛教的根基,也在“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的广泛民间信仰中奠定了华夏文明的传统底色。

紫竹林,在普陀山梅檀岭下,因山中岩石呈紫红色,目视可见柏树叶、竹叶状花纹,因称紫竹石,后人在此栽有紫竹而得名。

小小的紫竹林,是普陀山最初的一个寺院。后梁时期,日本有位高僧,名叫慧锷,乘船来中土,在五台山请得了一尊观世音菩萨像,打算载回日本去供奉,那想,帆船行至莲花洋,却怎么也开不动了。慧锷无奈,便跪于船板上祷告:“菩萨若不肯去日本,便请指引,任凭何地,我定终生供奉。”祷告毕,帆船果然启动了。随波逐浪,借风漂泊,一直来到普陀潮音洞。慧锷毕恭毕敬捧菩萨登岛。此时,普陀山全无寺院,只有少数渔家,幸有一张姓居民,得知日本僧人从五台山请观音来此,便捐房屋几间,以供观音。又给这房屋取名“不肯去观音院”。慧锷法师就在这个不肯去观音院内供奉观音终其一生。

这千年佛教胜地——普陀,竟是由日本僧人创始。“不肯去观音院”是为普陀开山供佛之始。

微风拂动摇曳着竹林婷婷玉姿,竹林轻轻摇曳着海天佛国的柔情,勾勒出普陀水乡的秀美风姿,平添了水乡的几多温馨。海水卷起一层一层的浪花,那一朵一朵的浪花,仿佛是那修行在普陀的观音小妹在轻轻地诉说:“不肯去、不肯去……”

站在紫竹林里的我,此刻脑海里吟诵出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的诗句。

不知不觉,一个星期过去了。真乃“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

仰望时,果然又是一个风清月朗的夜。

普陀山道场是什么意思_普陀山是谁的道场_普陀山道场是谁修建的

图片来自网络

普陀山是谁的道场_普陀山道场是什么意思_普陀山道场是谁修建的

作者简介

刘学高,笔名长风,号流浪行者。沿徐霞客之足迹,寻马可波罗之行踪,追唐玄奘之佛影儿,四十六年来走遍四野八荒,于六合之下,尽行华夏及周边诸多国度。停止写作三十一年,公元二零一八年春,重拾拙笔,开始涂鸦。

刘学高文集

(5)

(4)

(3)

(2)

(1)

征稿启事

“乡韵乡情”公众平台是《董乡文化》《董乡文学》选稿平台,由博兴县作家协会与博兴县文化馆联合主办。平台宗旨:追求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希望广大作者踊跃投稿,投稿时请直接粘贴文本,并附有一百字以内的个人简介、作者的照片、真实姓名和联系方式。照片请用附件发送。本平台提倡原创首发,文责自负,一旦发现违规现象,立即删除,并在三个月内不发表该作者的文章。

投稿邮箱:xiangyunxiangqing@163.com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永久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yjxmw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