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的建立既与前面的蒙古汗国时期相关,也和同时期蒙元对大理、南宋的战争同时发生,内容和断限都很复杂。因此我们将忽必烈称汗到元朝正式建立的这十一年(1260—1271年)史事放在本期前面介绍,这里面包括了蒙古宪宗蒙哥死后蒙古发生的汗位争夺战争及造成的分裂局面,也包括忽必烈逐步建立新的制度而最终建立元朝的历史

元朝简介及历史概述_元朝详细介绍_元朝历史简介

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争立

宪宗蒙哥于1259年夏在攻宋时去世,其子阿速台护送其父灵柩星夜返回漠北。此时在漠北的蒙哥幼弟阿里不哥(1219-1266年)趁忽必烈远离漠北之时,召集宗王,准备召开库里台大会,并得到窝阔台之孙海都(1235-1301年)等贵族的支持;另一面又抽调军队,以抗拒忽必烈。

忽必烈虽然在渡过淮河后的1259年八月间就得知蒙哥死讯,却一意要进攻鄂州(治今湖北武汉武昌区),以图灭宋而还。当他到鄂州时,情况更加恶化,因为守城宋军也得知蒙哥已死,所以内守外援不见懈怠,而漠北形势明显向对阿里不哥有利的一面发展。到十一月,在其妻察苾(弘吉剌氏,?—1281年)、各族臣僚的劝谏下,忽必烈急忙从鄂州前线返回,同月抵达燕京(今北京市城区西南)。

次年初,阿里不哥命忽必烈到和林(今蒙古国额尔德尼昭北)以举办蒙哥的丧事及库里台大会,实际上是想使忽必烈离开漠南。忽必烈争取到塔察儿(成吉思汗弟帖木格孙,在宗王中颇具实力)的支持,于是在四十余位蒙古宗王及部分贵族、北方汉族士人的支持下,于1260年三月在开平(即后来的元上都,遗址在今内蒙古正蓝旗闪电河畔)即位。不久,忽必烈开始采用中原年号纪年法,建年号中统(1260—1264年)。此后一两年间,忽必烈倚重北方汉人儒士,改组了中央及地方政府组织;军事上,除了支持他的蒙古军外,还有由史天泽(1202—1275年)、张柔(1190—1268年)等人率领的汉军万户。这都说明忽必烈利用汉人高层作为他争夺汗位的重要力量。

阿里不哥得知忽必烈已经即位为汗后,于五月在和林也匆匆召开库里台大会称汗,随后派兵两路进攻忽必烈。东路直指开平、燕京;西路则企图与六盘山一带的蒙哥旧部合兵,控制陕西、川蜀。忽必烈派廉希宪(1231—1280年)等人先控制京兆(今陕西西安),加之先前从川蜀退兵后驻扎在六盘山蒙哥旧部急于北还,阿里不哥派出的西路军丧失先机,又被忽必烈军击败于删丹(今甘肃山丹)。忽必烈军乘胜占据畏吾儿等地(今我国新疆东部吐鲁番、哈密一带)。忽必烈亲率大军迎击阿里不哥的东路军,并诏令天下讨伐阿里不哥。此后察合台汗阿鲁忽(察合台孙,阿里不哥所立,?—1266年)背叛阿里不哥,与阿里不哥相争数年。阿里不哥攻占阿里麻里(今我国新疆霍尔果斯市北),滥杀蒙古军将,激起蒙古贵族的不满,导致众叛亲离,不得不在1264年向忽必烈投降。忽必烈受降后改元至元。(p.s元朝历史上有两个至元年号,第一个在公元1264—1294年,第二个在1335—1340年。)

元朝历史简介_元朝简介及历史概述_元朝详细介绍

元世祖忽必烈(孛儿只斤氏,1215—1294年,1260—1294年在位)像,图片来自网络。

阿里不哥被平定后,蒙古贵族中的保守势力遭到沉重打击。但因忽必烈违反了蒙古大汗必须在斡难河、怯绿连河源地带召开库里台大会才能即位的规则,而此时伊尔汗国、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等已经走上了各自独立的道路,海都在随后也公然挑战忽必烈的地位,统一的蒙古汗国便不复存在了,各汗国君主只是名义和形式上蒙古大汗的臣子,其中伊尔汗国和元朝的关系较为密切,阿八哈汗(旭烈兀子,1234—1282年,1265—1282年在位)的即位需要元廷的准许方能实现,从这一点来看,各汗国更类似于元朝的藩属国。

元朝简介及历史概述_元朝详细介绍_元朝历史简介

李璮叛乱的平定与北方汉人世侯的削除

就在忽必烈与阿里不哥酣战时,汉人世侯李璮(璮 音 坦,李全子,一说为义子,?—1262年)发动叛乱。

李全死后,李璮割据山东,与蒙古贵族结姻,联结河北、山东其他汉族世侯军阀,手握数万精兵。蒙古统治者为了维持统治,默许了这种割据状态。蒙哥南征时,曾向李璮征兵,李璮拒不服从;蒙哥死后,李璮暗中修城积粮,阴谋发动叛乱。中统三年(1262年)正月,在发动叛乱后,他遣使到南宋,并率军队进攻益都(治今山东青州),攻入济南(今山东济南)。虽然他号召汉人世侯及军民群起反抗蒙古,但此时北方人心思定,加之李氏父子原本反复无常,因此并没有多少人支持李璮。忽必烈此时在击败阿里不哥后集中兵力,重点对付李璮,使其原本的企图落空。忽必烈军迅速击败李璮叛军,包围济南城。至七月城内粮尽,李璮自杀未遂,被史天泽俘虏后处死,叛乱被迅速平定。

忽必烈在平定李璮叛乱的同时,由于牵涉到河北等地的汉人世侯,一方面采取不加追究的宽容处理,另一方面借机强迫各世侯交出其子侄相继统治地方的军政权力,结束了金末以来数十年汉人军阀操持华北地方政权的历史。

史天泽率先请求解除自家子侄的兵权,并将封邑还于朝廷,其他世侯也如法炮制。忽必烈于至元元年(1264年)十二月采用迁转法,废罢诸侯世守一方的局面;地方实行军民分治;置十路奥鲁总管,专管军人家人户口,汉军奥鲁不得由万户管理,罢奥鲁中万户子弟及私人;各路官员子弟要在京城为质;仍握有兵权的汉将与原部署调离;置万户府监督军事,选宿卫军监视汉军;地方长官中,以蒙古人任达鲁花赤,汉人任总管,回回人(当时指西域波斯人等)任同知,相互牵制。这一事件造成忽必烈对汉族士人的疏远,忽必烈开始提高色目人在元廷中的地位,通过色目人与汉人官员矛盾相互牵制。

元朝简介及历史概述_元朝详细介绍_元朝历史简介

海都叛乱的爆发

至元五年(1268年),海都、八剌等宗王发动叛乱,对忽必烈开战。海都是窝阔台第五子合失之子,蒙哥即位后被徙封到海押立(今我国新疆伊犁河谷以西至吉尔吉斯斯坦一带),一直对拖雷系蒙哥等人夺取大汗之位不满。阿里不哥叛乱平定以后,忽必烈多次征海都入朝,海都托故不来。这时,八剌(察合台长子木阿秃干孙,哈拉旭烈之侄,?—1271年)在忽必烈的支持下夺取察合台汗国的汗位。海都趁机攻占察合台汗国的伊犁河谷地区,迁都于阿里麻里。八剌与海都作战不利,后来在其他宗王的调解下,背叛忽必烈,与海都联合。1268年,忽必烈军在别失八里(北庭故城,在今我国新疆吉木萨尔境内)击败叛军。海都和八剌后又产生矛盾,八剌兵败而忧死,其部下千户大多归附海都,海都实力大增。接下来的三十年间,海都纠集一批反对忽必烈实行汉法的宗王,多次发动叛乱,元朝在今我国新疆地区的大片土地都被窝阔台、察合台汗国所占领。直至元成宗时,忽必烈曾孙海山(后来的元武宗,1281—1311年)在漠北大败窝阔台、察合台宗王联军,海都不久后死去。海都之子察八儿后被察合台汗笃洼(八剌之子,?—1306年)所击败,被迫投降元朝,而窝阔台汗国被察合台汗国与元朝瓜分,宣告灭亡。笃洼等察合台汗先后遣使于元廷,表示愿意归顺,结束了数十年的漠北战争。

元朝简介及历史概述_元朝详细介绍_元朝历史简介

封建专制制度的建立

忽必烈改元诏书中称:

列聖之洪規,講前代之定制。

《元史》

这句话说明他既要维护蒙古统治的传统(列圣洪规),也表示要采用汉制治国(前代定制)。因此在建立封建专制制度时,忽必烈采用了以下一系列措施。

采用汉法

在学习金代制度的基础上,忽必烈采用的制度包括:合并中书省与尚书省,以中书省为中央行政机构;中统四年(1263年)置枢密院以统军政;至元五年置御史台,作为监察机构。中统二年(1261年)初置翰林国史院;至元七年(1270年)置司农司(后改为大司农司)。同时并制定一系列法令、格式、制度,修建太庙、立国子学,制定仪式服色。元朝具体的政治制度详见下一期的内容。

在确立一系列制度的基础上,至元八年(1271年)十一月,忽必烈正式改国号为元(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以示其建立的新王朝是“正统”。

蒙古制度与汉法的杂糅

忽必烈在借鉴汉法的基础上,吸取金代的经验教训,实际上施行的是蒙汉制度的杂糅。库里台、投下、斡耳朵和怯薛制度(详见下期介绍),忽必烈基本将其沿袭;某些方面则蒙古制度与汉法并行,因民族习俗差异而存在区别;而在新建立的封建专制制度则大量仿照中原汉族封建王朝的制度,并含有浓重的民族压迫色彩。但无论是怎样的杂糅,由于元朝作为少数民族统治者建立的政权,其制度都有强烈的民族特权(严格来说是民族贵族特权)和民族压迫、歧视的色彩,其目的是为了维护对庞大帝国的统治。

创制八思巴蒙古文

蒙古自成吉思汗时代时使用借回鹘文字母的回鹘式蒙古文。随着蒙古的版图逐渐扩大,汉族、女真族、契丹族、畏吾儿人、波斯人都纳入到蒙古的统治之下,各民族使用各自的文字,这使得忽必烈认为有必要创制一种新文字加强统一。至元六年(1269年)忽必烈将之前由萨迦派喇嘛八思巴(1235—1280年)、畏吾儿人文书奴等人创制的新制蒙古字颁行天下。这是一种由藏文字母衍化而来的拼音字母,方形,自上而下、自右向左书写,共有四十多个字母,既可以拼写蒙古语,也可以拼写汉语。元朝命令凡公用文书均用此文字,并禁止称之为“新字”,并在中央置蒙古国子学,各路置蒙古学及教授,以传授这种蒙古文。但实际上,民间使用八思巴蒙古文者很少,因此元朝以后,八思巴蒙古文几乎成为“死文字”,我们今天可见蒙古族的文字书写仍用回鹘式蒙古文。

元朝历史简介_元朝详细介绍_元朝简介及历史概述

八思巴蒙古文字母音标对照表,其中最右一列为元音,其余为辅音,图片来自网络。

两都制度

忽必烈时修建的上都和大都城,也体现了蒙汉制度的杂糅。忽必烈以上都开平联系蒙古,以大都控制中原的思想,在他经营漠南时就已然形成。但是金中都在蒙古攻占后,宫室遭到破坏,供水、漕运在金代也均出现了困难,因此金中都不再适于作为元朝的都城。于是在至元三年(1266年)开始,忽必烈命刘秉忠(原名侃,法名子聪,1216—1274年)等人策划在金中都东北方、今天北京市中心城区修建一座新的都城(时称中都,北起今北京市北土城路,东西城墙在东西二环路所在南北延长线上,南界约在今长安街)。忽必烈改国号为元后三个月(至元九年,1272年,二月),改称大都(蒙古语称之为汗八里,意为大汗居所)。这项工程到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才完成,而自大都至通州的通惠河则在至元三十年(1293年)通航。

元朝历史简介_元朝简介及历史概述_元朝详细介绍

元大都平面示意图,图片摘自1988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地理概论》下册。

元大都以海子(在今北京市西城区北部,较今北京前海、后海、西海略大)北侧的中心台为中心,略呈正方形而南北距离稍长,周围约二十里,除北面开两门外,其他三面各开三门,共十一门。皇城、宫城位于今北京市故宫、景山及北海、中海一带(元大都城尚无南海)。除按照中原制度修建的宫殿外,还有一些蒙古斡耳朵的设置,体现了蒙汉制度的杂糅。全城有五十坊,而商业区集中在中心台、海子旁。

在修建大都城的同时,忽必烈对上都进行了增修。新修的上都城为正方形,宫城位于城东南部。上都所在本是滦河上游的金莲川草原,地势低洼,忽必烈花费巨资填平湖洼整理地面。宫城内部既有大安阁等汉文化样式的建筑,也有御苑的斡耳朵,体现了蒙汉制度的杂糅。上都免征酒税、醋税,且外来客商商税以路远而有优惠政策,都促进了上都商业的发展。上都到大都沿线置站户以便于两都交通。上都周边还有数千户手工业者,以满足统治者对手工业产品的需要。

蒙古族的游牧习俗被忽必烈通过两都制度沿袭下来,每年四月他带领后宫、宗室、亲贵及百官从大都出发,到上都驻夏。元代皇帝在上都除避暑、游猎外,还接见蒙古宗戚,有时还召集宗王举行库里台会议,或举行一些蒙古传统的宗教仪式。在会议上,还宣读成吉思汗颁布的札撒令及毕力格(箴言)。可见元朝通过这些措施控制蒙古诸宗王贵族。到秋季,元廷又自上都返回大都过冬。

元朝简介及历史概述_元朝详细介绍_元朝历史简介

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全国的统一

北方的农业生产在蒙金战争以后的数十年中,受到战乱和政局混乱的影响而长期停滞。中统二年(1261年)四月诏令十路宣抚使劝课农桑,后放松对各路山泽的禁令,以便增加生产。忽必烈还多次下诏,限制蒙古王公及军队括占民田为牧场,并将荒田分给蒙古军耕种。至元元年(1264年)八月规定县官如户口有增加、田地有开辟、诉讼简易、平息盗贼、赋役宽平等五项中,均备者上选,具备三项者中选,俱不具备的则罢黜。诸路劝农桑,并由中书省将农桑事编为资料,至元九年以《农桑辑要》颁行全国。

同时期朝廷也重视水利兴修,郭守敬(1231—1316年)在中都附近开玉泉水通漕运,后又开濬中兴(今宁夏银川)汉延渠、唐徕渠等。至元九年(1272年)诏令各路开濬水利。

中统年间至至元十一年(1274年)多次颁布禁令,严禁军人及有权势之家侵害桑田、庄稼,禁止军马进入城市、镇市、村居扰民。

针对投下户,忽必烈一方面调整了五户丝的制度,加强对封主的限制,禁止诸王擅自遣使招民、征私钱。在废罢诸侯世守制度后,部分有少数封户的蒙古军管,改归州县,不再任其单独设官管理封户,封主按例支取所得五户丝数。对高利贷也进行了限制,命民间借贷取息,虽然超过期限,也只偿还一倍本钱的利息。

忽必烈在未即位前,曾在益昌(今四川广元)、河南、凤翔(今陕西凤翔)等地屯田,在即位后广泛推广,由官给耕牛、农具、种子等,收成用于军需。屯田除在四川、江淮、大都附近等地,在漠北的和林、怯绿连河等地也有分布。

在对南宋战争中,元廷下诏蠲免除田租、商税、茶盐酒醋、金银铁冶、竹货湖泊课税外的南宋繁冗杂税、上供、经总制钱等百余项。元代江南百姓在正额赋税外的苛捐杂税方面较南宋时负担是较轻的。而赋税制度主要仍延续南宋时期,没有照搬北方的制度。元朝统一南北,解除南北之间商业贸易禁令,并出于漕运需要开南北大运河,并创行大规模的南北海运。至元十三年(1276年)五月颁行度量衡统一江南的斗、斛,南宋一石合元制七斗,禁止使用私制的度量衡器具。次年又统一货币,江南禁止铜钱流通,用元印发的交钞换南宋的交子、会子,交钞成为全国流通的货币。这些措施都有利于商业的发展。

(元代江南)賦稅甚輕。徭役極省。

《国榷》

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元灭南宋,实现了大统一。大统一促进了中国多民族大家庭的发展。元朝近百年的统治中,首次以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对整个国家的各个民族直接统治;契丹、女真等族被视为汉人,与汉族融合;回族作为一个新形成的民族出现;藏族地区纳入中国版图,蒙古族与藏族在政治、文化上的特殊联系开始形成;畏吾儿(维吾尔族)加入元朝的统治,并获得了汉文化的修养,在元朝政治中发挥着作用。元朝也历来被封建史家列入中国的正统王朝中,后来的朱元璋也认为明朝是元朝的承继。(p.s对于元朝封建“正统”的确认对后世封建王朝的统治合法性有重要意义)

元朝达到中国疆域规模的一个鼎盛时期。元朝疆域是在原先蒙古高原诸部、金国、西夏、吐蕃诸部、西辽、回鹘等部、大理、南宋等政权版图的总和基础上,但西北因察合台汗国的对立,今天我国新疆地区大部在元代大部分时期不在元的版图内;现代我国台湾岛等地虽然不在元朝版图内,但元代已经在之前南宋晋江县所属澎湖岛(今我国台湾澎湖)置澎湖巡检司。后来清朝极盛时期的中国版图,与元朝版图有重要的联系。

大统一既促进了中国南北各地及周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联系与发展,也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

以上虽然是元朝大统一的积极因素,但元朝的统治也存在着消极、破坏的因素,如蒙古统治者本身许多落后的政治经济制度,以及民族压迫的政策制度,这是元朝统治中消极黑暗的一面。关于元朝的主要政治制度和民族压迫制度,我们将在下一期介绍,感谢大家的关注和支持。

元朝详细介绍_元朝简介及历史概述_元朝历史简介

元朝简介及历史概述_元朝历史简介_元朝详细介绍

历史地理小知识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永久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yjxmw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