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香色_秋香色_秋香色

撰文|薄暮

十点人物志原创

昨晚,一首名为《满庭芳·国色》的中国传统色歌曲彻底火出了圈。

这首由赵丽颖演唱,唐诗逸、李祎然等舞蹈家共同演绎的创意歌曲,在“春晚的中国传统色满满高级感”“赵丽颖唱了42个颜色名”等相关热搜词条中,累积阅读人数超1亿次,网友们的评价真情实感:“让人眼前一亮,感受到中国传统色之美”。

“青白黄赤黑,东西中南北。五色的经纬,织出山与水。

梅红 鞠衣 松花 丁香

麹尘 缃叶 沧浪 东方亮……”

衣袖舞动,裙摆翩跹,晕染出桃红、缃叶;折扇翻转,长鞭击地,剑光遥指,泼洒出凝脂、群青和沉香。这是东方色彩美学第一次正式被十几亿中国人看到,大家惊讶地发现,原来中国传统色有着浪漫如诗歌般的名字,透过歌词,大家认识了“轻如松花落金粉,浓似苔锦含碧滋“的松花,如唐菖蒲般娇嫩鲜艳的十样锦,还有“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的沧浪色……

秋香色_秋香色_秋香色

图源:春晚截图

这些色彩,从自然万物、天地四时中得来,蕴含着中国独有的色彩之美,而这些对色彩的向往,潜藏于每个中国人血脉之中,虽失落千年,不曾有一刻忘怀。

这个火出圈的创意歌舞节目的策划人,叫郭浩。他从2018年开始研究中国传统色,陆续出版了《中国传统色:故宫里的色彩美学》《中国传统色:色彩通识100讲》等多部整理、介绍传统色的书籍。

秋香色_秋香色_秋香色

图源:受访者提供

他翻遍几百部文献,从经史子集、书法、绘画、医书、民间小说等多部典籍中追根溯源,打捞失落的华夏色彩。迄今为止,郭浩已复原出数百种中国传统色,逐步建立起中国传统色谱系。

此次春晚后,郭浩也会将自己对传统色的理解,真正落实于现代文具之上。以“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美”为愿景的知名国货文具品牌得力,2022年就找到了郭浩,邀请他作为国潮项目“重拾中国文彩”的色彩美学顾问,携手开发一系列针对不同场景的中国传统色文具。在这首传统色歌中,代表春天的松花和代表夏天的十样锦,也将很快出现在得力的中国传统色文具上,让我们切实触碰、感受到这些传统色,体会色彩的愉悦之美。

秋香色_秋香色_秋香色

回顾春晚的准备过程,郭浩这样形容:“蛮难的,要将这些传统的颜色,用一种美的方式表达出来,不论是歌曲、舞蹈,还是舞台设计,抑或是舞美道具,都需要细致的编排。好在最终的效果很完美。”

他还说,这支歌里蕴含着一个小小的秘密,如果你了解他研究传统色的过程,你就会在听到这首歌的时候心领神会。那些歌词里,有郭浩过去四年的艰辛与坚持,有中国色的昂扬与失落,也有对复兴东方色彩美学的无限期待。

本次采访,郭浩与十点人物志独家分享了他筹备春晚的过程和理念,也包括他这些年对传统色物质与观念的探寻,他与得力的合作又将为我们带来怎样的惊喜?

以下根据郭浩的讲述做了整理和梳理。

秋香色_秋香色_秋香色

中国色彩的昂扬与失落

我对中国传统色的理解,经历了从“如是我闻”到“如是我见”的过程。

最开始对中国古代颜色的认知,是比较单调、饱满,用现代工业色彩的术语来说,饱和度和亮度都很高。直到接触故宫的文物,看到许多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色彩,它们极大地震撼了我,我的观念自此完全改变了。

真正开始研究后,我发现传统色留给我们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语焉不详。语焉不详的原因,在于中国古代并没有将色彩当作专门的学问,你找不到一本单独讲古代颜色的书。

这种语焉不详要如何突破?我个人研究的方法,就是从文献、文物、工艺中,不断循着脉络探索,一点一点搜集整理。

秋香色_秋香色_秋香色

郭浩传统色视频截图

在经史子集的任何一个角度,你都能发现色彩的存在。

《论语·乡党篇第六》里有这样一句话:“君子不以绀緅饰。”绀和緅在古代是两种颜色,绀,青紫色;緅,用今天的说法就是酱色。绀色和緅色,是只有在祭祀或朝拜等大事中才可以使用的颜色。孔子对颜色的看重,代表他对周礼的坚守。

老子、庄子的观点则是回到大自然,“五色令人目盲”,这种对颜色的消减极大地影响了中国绘画的色彩观,才有了水墨画的存在。“色不碍墨,墨不碍色”,中华民族的美术正是在色彩的昂扬和失落之间不断创造新境界。

再看我们的诗词歌赋,那些精妙的诗歌往往相当注重对颜色的应用,李贺的一首诗歌中,甚至可以出现十几种颜色,呼应着诗人情绪的变化。

秋香色_秋香色_秋香色

图源:视觉中国

对文物的考据同样重要。举个例子,藕荷色在今天的共识里,是一种浅紫粉色。但当你去看故宫文物时,你会发现早先的衣服多是深紫绿色的。一开始我不明白,直到有一天我看到莲蓬的生长过程,从绿变紫,正是紫绿色。古人捕捉到莲蓬变色过程中这一瞬间的颜色,将它提取出来,这正是古人大自然观的体现。

而只有了解颜色的本源,才能更好地把握颜色的变化,在当代的语境中将它讲出来。

有很多传统色来自民间工艺,工匠不写书,颜色的出处也就无从考证。“蜜合色”这个颜色就困扰了我许久。

秋香色_秋香色_秋香色

图源:《中国传统色:色彩通识100讲》

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里说“炼蜜和丸”,我想这一定和“蜜合色”有关,但具体是什么颜色?还是不太清楚。直到我遇到做中药的老师傅,他一下子点醒了我,他说没有“炼蜜和丸”这个说法,是两个词,“炼蜜”与“和丸”。这是做中药丸子的一种工艺,药丸是用蜂蜜来和的,在和之前,需要先把蜂蜜熬一下,增加粘稠度。熬到一定火候,蜂蜜刚黄白的时候,就是“蜜合色”的颜色。

像这样曲折的考据过程还有很多。传统色本身就是一个综合的学科,你要懂中国的大自然,熟悉经史子集,了解植物染色和矿物颜料……这些知识都杂糅在传统色之中。

我从2018年开始研究传统色,到2020年出版第一本书《中国传统色:故宫里的色彩美学》,整整两年,我都陷在一种未知和不确定里:我对中国传统色的挖掘和整理有社会意义吗?有实用的意义吗?是对文明传承有意义,还是对商业推动有意义?

这些问题我都不太能得到印证,于是就一个人在屋子里很孤独地工作,没有什么人能够和我讨论这个事情。

但我是一个较真的人,我想将这些色彩的来源一一考据明白,辨析流传下来不同的说法,找到它们最真实的色相。我想让色彩不止在我眼前呈现,也能在各位读者、各位爱好色彩美学的人面前呈现,从只是听说传统色的存在(如是我闻)到真实感受到色彩的愉悦(如是我见)。

放弃的念头自然有过,但研究传统色也是沉淀心境的过程。一旦跟大自然相通,你就会发现天地广阔,人的心自然也就平静下来。最近读到的一首诗,很符合我现在的心境,“绀碧缥黄看不尽,一重天间一重云”,颜色是看不尽、挖掘不完的,但是人的学问与修养,却能够在不断的修行中更上一层楼。

秋香色_秋香色_秋香色

重建东方色彩美学体系的话语权

中国传统色是从大自然,从天地万物的本源中得来的,它们无法用色相、色值来简单概括,这一点与西方的工业色彩体系截然不同。

中国的色彩美学体系是“物质与观念”的融合,观念的一面正是中国传统色最大的优势。

如果你去搜索故宫的服饰,你会发现很多衣服的颜色都是秋香色秋香色是什么?我们现在会用饱和度高低、亮度高低来描述,但古人不会这样讲,他们只用一个字:“秋”,文字的意境和优美就油然而生。

秋香色_秋香色_秋香色

图源:视觉中国

植物到了秋天,会从绿变褐、变暗,开始枯萎。所以一旦颜色前面加上“秋”字,颜色明显就从基础色变暗了,“秋”主要是指颜色的亮度发生了变化。

类似的还有苍老的“苍”,苍绿色。焦虑的“焦”,焦黄色。枯,枯黄色。苦,苦绿色。这些都是古人色彩观的生动表现。

古人在表现饱和度的时候也很有意思。饱和度低,就叫“窃蓝”,一点点偷来的蓝;盗骊,偷来的骊,就是浅黑色;不皂是什么意思?不黑,浅黑;弗肯红,谐音“不肯红”,仿佛颜色也有了自己的情绪。

有人说中国传统色是大红大绿,这是对中国传统色最大的误解。中国人有自己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中国传统色的背后是文明、是历史、是艺术、是工艺,更是我们和大自然的对话。

秋香色_秋香色_秋香色

图源:视觉中国

现在大众所熟悉的潘通色卡虽然已成为全世界色彩的权威,但这并不能说明潘通掌握了色彩更全面的知识,只是他们比我们更早拥有了话语权。潘通色卡中的很多颜色,其实早就在中国传统色中出现,只是我们有自己的传承与说法。

现在,中国的经济从温饱阶段转到相对富足的阶段,在这样一个分水岭上,国人开始有很强的民族审美意识,国民希望能够找到属于本民族、与自己心灵相通的美学体系,这是一种时代的驱动力,而传统色正是对中国人心灵的最好滋养。

今日的中国已经有足够的底气,能够用我们的长处去影响这个世界,“中华有大美而不言,以色彩表达之”,对传统色彩美学的复兴,恰逢其时。

从2020年我的第一本书出版开始,两年多的时间,我看到的是天翻地覆的变化。中国传统色这个词险些失落了,从前,只有很小众的群体知道这个词,大众对它是没有概念的。

但现在,当我在各个社交媒体上搜索,已经能够看到海量信息,中国传统色的自传播已蔚然成风。我经常收到读者各种评论和私信,有很多内容都让我十分感动,有些读者的理解,比我自己讲出来的都更好。

秋香色_秋香色_秋香色

郭浩个人b站账号

这些年,我不是只在书斋里做中国传统色谱系的复建工作,也在面向社会,对传统色进行更广泛的科普。我们在北京已经修建了一所由中国传统色打造的学校——北京第一实验学校,在这样的校园里,孩子们能够浸润在传统色的审美环境中,真正受到东方美学的熏陶。

我去学校、去书店、在网上宣讲,也会在各个视频平台上发布视频。我希望传统色的影响能够辐射更多领域,让我们的商品变得更美一点,我们的街道、我们的建筑变得更美一点。

这两年我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了敦煌色彩美学的研究。有一件事让我感触很深,中国在敦煌学的研究如今遥遥领先于世界,但几十年前,把持这一领域的还是日本人和西方人。我们复兴敦煌学的过程,也是中国人找到自己文化自信的一个过程,这都要感谢一代代敦煌学的研究者们。

复兴东方色彩美学的道路也是如此,这个工作可能会很漫长,十年八年也说不准。但研究传统色的过程,充满幸福感,色彩本身带给我的愉悦,就已足够强烈。我希望把中国的文化高峰,从故宫、敦煌到长安、洛阳,将他们的色彩之美用最适合当代人理解的方式讲述出来。

秋香色_秋香色_秋香色

文以载道,文具亦以载道

传统色系列出版后的几年,有不少商业品牌邀请我一起合作,这方面我一向比较谨慎。第一是精力有限,第二也是因为,我不希望中国传统色变成一种泛滥的,失去它本身的文化内涵。

于是,精神或者说目标的契合,就成了我与品牌合作最重要的标准。

中国传统色是一个从外到内的东西,外在和内在是一体两面。这次跟得力文具的合作,正是外在和内在最好的结合。

文具不止是一个器具,它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古代文人墨客对书房的摆设、文房四宝的选择都有讲究,文具代表着读书人对文化的仪式感和敬畏感。

文以载道,文具亦以载道。

得力提出的“重拾中国文彩”,让我非常惊喜。所谓“文”就是文脉,文脉是文化的积淀与传承。它连接着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中国文化几千年未曾断续,正因为有无数人对传统文化尽心竭力的传承。

得力做了很多年文具,做文具本来是做很具体的物质,但得力并不满足于此,它还有观念上的追求,有作为一个大国品牌的使命感,它自觉将自身放在一个高纬度上,担负起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责任,延续传承中华文脉的企业定位。

从2022年9月开始,我参与了得力国潮项目“重拾中国文彩”的全过程,得力对复兴东方传统色彩的决心深深打动了我。

秋香色_秋香色_秋香色

图源:受访者提供

此次文具采用的传统色,都是从清代冯宁的《仿杨大章宋院本金陵图卷》中提取出来的。传世图卷因为时间和保存的因素,已不复当初色彩。为了复原古画最初的本色,得力特意找到中央美院国画系的专业人士,用整整一个月的时间推导画中色彩的本来面目。

很少有一个品牌会花时间与精力,去做这样一个看似“费力不讨好”的事情,但是得力就是这样做了,而且完成得非常出色。

每次得力返回给我的打样,用我自己的机器去测量,误差不超过0.01。我从来没有在和哪家品牌合作的时候,获得过这样精确的反馈,这意味着当传统色在文具上还原时,将呈现出最本真的颜色。正是得力对产品开发精益求精的态度,为我们的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得力从古画中复原的十六种颜色,将根据不同场景与需求,运用到不同的传统色文具中。当你看到得力传统色系列文具的时候,你会真切感受到文具传递给我们的美学信息,那是站在色彩美学高度上,对使用者最直观和感性的视觉冲击。

今年的春晚舞台,我也带去了两种即将运用在得力文具上的颜色,“松花”与“十样锦”。

春晚剧组最初找到我的时候,我们商量了很多方案,如何将这些传统颜色,无论是物质还是观念的,用一种美的方式表达出来。最后,我按照大中国的色彩做了一个文本。

中国传统色的根本,是中国古人的大自然观,是春夏秋冬的四季流转。因此,我从春夏秋冬中选取了60种传统色,春天15种,夏天15种,每个颜色跟季节的关联都很强。

秋香色_秋香色_秋香色

图源:春晚截图

作词的梁芒老师,从我给他的颜色中又进行了一轮筛选,将它们串联成歌词。这样,春夏秋冬的四季流转、诗词歌赋的吟哦唱诵都有了,这可能是第一次,在如此大的舞台上,为上亿的中国人正式普及了中国的色彩美学。

这对我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标志点,我一直有一个梦想,希望10亿中国人都能够知道中国传统色,知道我们自己有文化瑰宝和丰厚遗产。可以说,这次我的愿望实现了。

梁芒老师说,他是看了我第一本书的序言后,写出的歌词。因此,如果看过我第一本书的读者,可能会在看到节目的那一刻会心一笑。

秋香色_秋香色_秋香色

图源:受访者提供

得力文具上将要采用的”松花“和”十样锦“都是吉祥色。松花色是春天的颜色,十样锦色是夏天的颜色。

古代对松树很重视,无论是松花、松针、松皮、松脂,都恨不得都做成保养品,进入日常饮食。因此,松花色天然带有健康和平安的寓意。

十样锦的学名叫唐菖蒲。中国古代文人很重视菖蒲,因为菖蒲叶形像剑,有辟邪去瘟疫的含义,古人常常将其与艾草一起悬挂于门楣,以预防疾病,祈求健康。

秋香色_秋香色_秋香色

图源:受访者提供

大疫之年的尾声,我们每个人渴望健康,渴望驱邪避疫,免除灾祸。得力作为大国品牌,也正是在以自己的产品,呼应今年的主题,为所有人献上美好的祝福。

我相信,得力的传统色文具将为受众带来对传统色的全新认知,开启新一波国潮文化潮流风向。我期待与得力一起,将国色发扬光大,让传统色滋养更多国人的生活。

点「在看」,重拾中国文彩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永久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yjxmw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