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美良研究员

本合集将从七个章节介绍岩溶地貌的形成和演化。

(1)岩溶地貌的形成和演化- 岩溶定义

(2)岩溶地貌的形成和演化- 岩溶形成条件

(3)岩溶地貌的形成和演化- 岩溶发育期

(4)岩溶地貌的形成和演化- 岩溶形态类型

(5)岩溶地貌的形成和演化- 岩溶地貌的形成、演化

(6)岩溶地貌的形成和演化- 覆盖型岩溶-土下岩溶

(7)岩溶地貌的形成和演化- 岩溶石山石漠化与治理

岩溶定义

我国岩溶地区若按可溶岩的地层分布面积共有334.3万km2 ,占国土面积的 1/3,同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一样,为中国的主要地域优势之一,它在全球岩溶形成机制的研究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岩溶地貌_岩溶地貌讲解_岩溶地貌地质作用

在中国若按可溶岩出露的面积计,则为 90.7万km2 ,占国土需要的1/10。岩溶地区在世界上约有2,200万km2 ,占世界陆地面积的15%,10多亿人住在岩溶区。全球大部分地区为中生代岩溶发育区,但在中国岩溶发育较早,从震旦纪开始一直延续至今。一些寒带地区也有岩溶,我国岩溶有热带、亚热带和温带三种类型。

自宋代以来开始有人研究岩溶,如宋代的沈括和范成大、周云非的有关著作中均有所谈及,明代的徐霞客在其游记中论述最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更是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获得了很大发展。

在国外,19世纪中叶,以欧洲占主要地位,岩溶研究进入了地理和地质综合研究时期,19世纪末,已有不少研究论文,奠定了岩溶理论基础。

目前研究以近代岩溶研究较详,古岩溶研究较薄弱;浅部岩溶研究较详,深部岩溶研究较弱;冷水常规岩溶研究较详,热水岩溶研究较弱;岩溶形态研究较详,岩溶沉积、堆积物研究较弱。

岩溶是指地表水和地下水对可溶岩以溶蚀为主的长期地质作用及其形成的各种岩溶现象的总称。岩溶又名喀斯特( Karst ),它来源于欧洲斯洛文尼亚共和国(原南斯拉夫西北部)的喀尔斯高原。喀尔斯高原是一个石灰岩地区,岩石裸露,形态千奇百怪。十九世纪末,喀斯特的第一个理论概念是在这一地区建立的,从此这一也名变成了地学中的专用科学术语,并被世界各国普遍使用。在我国,岩溶等同于喀斯特。顾名思义,岩溶就是对岩石的溶解。凡是地表水和地下水对可溶性岩石的破坏和改造作用都叫做岩溶作用。这种作用所产生的地上和地下的各种形态叫做岩溶地貌

关于岩溶的定义,可概括为,是水对可溶性岩石(碳酸盐岩、硫酸盐岩、卤化岩等)进行以化学溶蚀作用为特征,并包括水的机械侵蚀作用,崩塌作用、以及物质的携出、转移和再沉积的综合地质作用以及由此所产生的各种正负向岩溶形态、残余形态和各类再造形体。

往期文章

【20230505期】《岩溶地貌的形成和演化(1)- 岩溶定义》

岩溶地貌讲解_岩溶地貌_岩溶地貌地质作用

看到这里了就点个赞、在看支持下吧,您的「在看」是我创作的动力。

编辑 | LingC.T

供稿 | 不想打工的童佩奇

审核 |KSMPainter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永久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yjxmw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