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设立读书日的目的是推动更多的人去阅读和写作。读书我们应该读什么?读经典,读传统文化经典。什么是经典?古人讲“常念为经,常说为典”。著名学者梁衡讲经典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达到了空前绝后的高度;二是上升到了理性,有长远的指导意义;三是经得起实践检验,可重复引用,能不断释放能量。《群书治要》就是一部名副其实的经典。

中国历史前前后后有上百位帝王,但是我们立刻能够脱口而出的有几个?在这为数不多的几个中,很多人都知道唐太宗。因为他开创了历史上最有名的“贞观之治”。

骅骝怎么读_骅骝怎么读_骅骝怎么读

唐朝这个盛世是怎么得来的呢?就是靠一部《群书治要》。唐太宗明白,自己要治理好国家,就要懂得向古人学习。中国人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要想治国,先要齐家,要齐家,就要先修身。《群书治要》把这些圣贤经典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内容统统节录出来供唐太宗看,唐太宗常常是手不释卷,从这部书中他懂得了怎么治理国家。借鉴古圣先贤的智慧,才有了贞观盛世。

魏征在《群书治要》序言里面讲到这一部书的价值。“用之当今,足以鉴览前古;传之来叶,可以贻厥孙谋”。意思这本书用在现在的话,可以让我们效仿古人,学习古圣先贤的教诲,能够把天下治好。留给后世子孙,也可以让他们懂得如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至于走歪路。

古人留给子孙的一定是最好的。真正有智慧的人不是给子孙留财产。而是留经验、教训。这个经验教训写在哪里?就在经典当中。中国几千年的文化,最珍贵的宝藏就是这些书籍。

领导者要想做好领导,要想治理好一个单位,小到哪怕你做好一个办公室主任、一个科长。大到做一个省长、市长。一定要从《群书治要》中汲取人生智慧。

首先《群书治要》告诫我们修身的重要性。《大学》上讲: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中国人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所以要做一个好领导,第一要义是修身。《弟子规》上讲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治国的根本在于领导者自身的修养。单位没管理好,家庭还不和谐,说明身还没修好。身修好了,单位、家庭一定和谐。这是修身。

其次《群书治要》告诫领导者最重要的是用人。唐太宗读了《群书治要》之后他得出一个重要结论:“为政之要,惟在得人。”治理政治最重要是得到人才。要得到贤德的人,关键在领导者要能够礼贤下士、任用贤德。

在《群书治要·孔子家语》里面就讲到:“哀公问政于孔子”,鲁哀公问夫子,怎么样治理天下呀。夫子讲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故为政在于得人。”治国理政最重要的是得到人才,每个盛世都是有一大批贤臣明君的存在。在唐朝鼎盛时期,有很多贤臣,我们大家知道的魏征、虞世南、房玄龄、杜如晦,否则君主再贤明,,一个人你怎么能治理天下?

骅骝怎么读_骅骝怎么读_骅骝怎么读

真正的人才怎么得来?领导者要求贤。《群书治要》里面有一个故事:

齐宣王有一天就在那里坐着,他有一个臣子叫淳于髡陪伴他。齐宣王就讲,你能不能讲讲我有什么爱好。淳于髡就讲,古人的爱好有四种,但是君王你只爱其中三种。古人喜欢良马,君主也喜欢良马,古人喜欢美味,君王也喜欢美味。古人喜好女色,君王你也喜好女色。还有古人喜欢贤士,唯独君王你不喜欢贤士。

齐宣王听了辩解到:“是我们国家没有贤士,如果有的话我也会喜欢的。”淳于髡就讲,古代有骅骝骐骥那样的骏马,现在没有。君王你就派人到各个马里面去选,说明你君王好马。古代有这个豹子、大象做成的美味,现在没有了。君王你会让人去豹象中去选取,说明君王你也是爱好美味的。古代有毛嫱、西施这样的美女,现在没有。但是君王你会去众多的美女里面挑选,说明君王你也是好女色的。如果君主一定要等到像尧、舜、禹、汤那样的贤士出来,然后才喜欢。那么像尧、舜、禹、汤那样的贤士也就不喜欢君王你了。

所以求贤的根本,是首先我们自己要修德,自己有德,才能感召有德之人到我们的身边。

第三《群书治要》告诫我们要善于纳谏。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做领导也好,在家里也好,都要能听得进意见。《群书治要·政要论》里面讲到:“国之将兴,贵在谏臣,家之将盛,贵在谏子”。

一个国家要兴旺,可贵的是要有能够敢于进谏的臣子,一个单位、一个团队要兴旺起来,最重要的是要有人敢进言,敢提意见。所以一个单位如果这个领导有了过失,下属不帮他去纠正,这个过失发展下去就会影响到这个单位。

一个家庭也是,父母有了过失,子女不规劝,这个家就会衰落。所以《孝经》里面讲到: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天子,国家领导人,他有七个敢于谏争的臣子,他这个臣子能够敢于谏争,自己虽然无道,也不会失去天下。“诸侯有争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诸侯他身边的这些家臣能够进言,能够敢于进谏,自己无道,也不会丧失他的国土。“大夫有争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士有争友,则身不离于令名。”

什么是朋友?能够给你提意见的人才是真正的朋友,而不是那些酒肉朋友。真正为你好的,看到你有过失了,劝你改正的,这是你真正的朋友。你要是有这样的朋友,你就不会犯过错,你就会有好的名声。

“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做父亲的,儿子能够劝戒你,你做不义的事情,儿子能够让你改正,那你就不会做不义的事情。所以父母有了过失,我们要劝谏他,领导有了过失,我们要劝戒他,这才叫真正的忠孝。而不是说一味地听父母的话、听领导的话,领导有了错你也去执行,父母有了过错你也是一味地顺从。

《后汉书》里面讲到:“国家之患,孰为大?”一个国家最大的忧患是什么?“大臣重禄不极谏,小臣畏罪不敢言。”大臣看重俸禄,不能够直言进谏,小臣怕得罪人,不敢直言,下情不能上达。这是一个国家最大的祸患。这里面还有一点最重要,领导要能够听得进下属的劝谏。像夏桀、商纣也不是没有群臣,他把进言的臣子都杀掉了,其他的臣子也不敢进言了。所以最重要就是领导者要能够听取谏言,下属要敢于进谏,这是相辅相成的。

第四《群书治要》告诫我们要务本。

什么叫务本?《论语》中讲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君子做事情能够抓到根本,就像我们想要一棵树长大,枝繁叶茂,要在根上施肥。你在根上施肥,树木就能够枝叶茂盛。

务本有两方面,第一个是道德问题,第二个是生存问题。道德是什么?道德是要以孝为本,生存上要以人为本。我们有了多余的钱财,不要用在自己的享受上,真正你多去帮助人,贫困的人毕竟还是有很多,你帮助他,等到你需要帮助的时候自然就会有人帮助你。而且你子孙后代有困难的时候也会有人来帮助。

当然不是说读了《群书治要》,我们这个社会就安定了。经典要真读、真学、真做,它才管用。这不单单是领导者的事儿,也是天下百姓的事儿。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范仲淹过去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我们先在自己家里落实,自己把身修好了,把自己家和谐好了,影响周围人。学习经典我们任何人都有责任。文以化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需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这样社会才能逐渐走向和谐、繁荣。

读书是个慢功夫,急不得。但是只要时时读、日日读、月月读、年年读,它对每个人的好处、对社会的好处都会显现。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永久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yjxmw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