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辈分”

文/王勇峰

俺庄庄名——王大庄,庄上人都姓王,(去掉妇女)没有杂姓。在俺庄上,別看我年龄不大,才四十来岁,都有管我叫“老老太(高祖)”的了。

可是,论辈分,我在俺庄上也不算长(高)也不算免(低),属于在中间稍偏高些吧了。为啥这样说呢?

记得前年俺庄拆迁,吃罢年饭,全庄老少爷们照集体相合影留念时,老支书大哥就提议按辈排列照相,还开玩笑说,“平常骂八辈,可厉害!这回八辈人(显、洪、文怀同辈,新、效、俊……)都到齐了,以后可不能再骂了……”

辈和服的关系_辈分的几服怎么排列的_五服八辈是怎么算的

前年俺庄拆迁,全庄老少爷们照集体相合影留念时

辈长的居中站中间,辈最免的蹲在最前面,不分年龄大小,同辈的站在一起或两边,后面的按辈分大小依次排之。当时,我就站在中间一排的边上。可见,我们都是“一家人”,脖子上火红的围巾也绣着这几个金字。

零几年,我去立仓给侄女送嫁客,我是大客,临去还带一个逮马小的(相当于古时侍从小童,现在招乎着别喝多),这也是我第一次送嫁客;酒席期间,客桌上大家让我介绍一下跟我一块来的那是谁。

当时,这可让我有些犯难:论辈分,他得叫我老太(曾祖),但论年龄——我却比他小约二十来岁,当初,我也就二十刚出头,觉得虚,而且,我还在大宾房(正堂)坐上坐,搞得我声音小的吱吱唔唔脸红的都不知道该怎样介绍为好?

辈和服的关系_辈分的几服怎么排列的_五服八辈是怎么算的

△ 上图右一 为作者 王勇峰

回来路上,他跟我说:“自个家门,辈免,这样说就可以了,”我顿时理解:这样说方显俺爷俩亲近,不显生疏,让人家觉得出嫁侄女家门大,人旺,给侄女撑腰,以后婆家不得给她气受。

这也让我懂得了人们为什么要论辈分讲究亲疏远近,以及一些酒桌上那些俗套(拐弯)说话的技巧,不然,那天多显尴尬,这可真是考验“嫁客大使”的智慧。这是另话。

前些年,我在外地谋生,有一本庄五十多岁的爷们到我那去干活,他见着我总是叔长叔短的叫着,“买个模梳没有齿,背(辈)该那搁着来。”他总是这样露着少颗大牙的嘴笑着对我说。

记得印象最深的是从外面刚回老家那会,一些老头子老太太居然叫我老爷的都有,(小公妈)见了我老婆还说“你看俺奶奶多年轻,俺姥!”再看看我的两个小孩还没长到我胸脯高,我居然都有孙子、重(曾)孙子了,……夸的我光咧着嘴笑,这不老也叫老了。

辈和服的关系_辈分的几服怎么排列的_五服八辈是怎么算的

那年夏天,我种了七八十来亩王米,可到了秋收,遇到了阴雨连绵的天气,住了不下,我就去找机子拉棒子,院子里玉米倒了一大堆,堆得像小山样,小公妈都快六七十岁的人了,论辈分叫我姥,她看见我扒开发烫捂霉的棒子,就搬个小板凳,让我扯上灯,说着拉着一些我多年不在家的见闻,很是热闹,一直帮我剥到大半夜,还不肯停下手来休息,这就是辈亲。

谈“辈分”,鲁迅的《社戏》里有一段:他小时候每到外婆家,都有陪客叔叔太公一块玩耍,偶尔哭闹打了太公,也没有人说他是犯上。这也让我想起了跟俺小时候去外婆家一样受到优待,不过回到家里(本庄),要是我们小孩磨牙,这种优待可就不一样了。

比如叔侄关系大小年龄差不多,小侄子要是哭了,他家大人非得数落你一顿:还叫你个小叔妞子来,你能打他吗?下回不要跟他玩了(多少有点埋怨的意思),闹大了,甚至两家关系破裂,老少爷们见了多半会出来劝说:唉!小孩子呀,磨牙,不懂事……没过几天,叔侄爷俩又在一块玩泥巴去了。

等长大了,成家了,老少爷们见了面,连小名也不叫了,直接改口论辈称呼了。见了面客客气气的,决不分年龄大小。若要碰到外庄或赶集逢会有些面熟的小孩或年轻人记不太清的,那谁谁,搭个中间都认识的,就叙上了,这叫拉呱叙辈,什么表叔二大爷,战友、同学或同事,或多年不走的老亲,朗娘门口家的人,亲亲连着亲亲,反正,祖宗十八代都能扯上去。同姓以字辈叙,异姓搭亲找友叙。

小时候,去拜年,见了年龄大的就磕头,谁知磕过以后,大家哈哈大笑,弄的我当时立在门旁不知咋回事,伸手接把瓜籽子往兜里一装就跑着去下一家拜年去了。长大以后,自然而通(叙辈),原来给她磕头的,那我得管她叫嫂子……,俺俩是平辈,不兴!虽说这中间差了几十岁(同辈不同代)。

再说一尴尬,去年,我写《鲁班巷》,为了了解鲁班巷的门头题字是谁写上去的,经居民引荐,我去老北关三阁街街访一位社区退休主任。刚一见到他,他我就亲切地喊他“大叔”,向他说明来意,老人家很热情,把我让到屋里,砌茶递烟,待落座之后,我说我家原来也住鲁班巷,打小,我是在那儿出生的,后随父亲工作单位调动——而搬离。

他立刻问了我父亲的姓名,还说出了现住北大街——我的堂兄大名,并说管他称呼一辈,叫叔来;我一听到这儿,立刻意识到刚才我叫错口了,这不用说,我和我堂兄是一个奶奶的兄弟关糸,他自然称我堂兄为大叔,拐过头来,他也得叫我叔——小叔,才对来!再听他旁边一妇女插话道,说她自个儿娘家就是我们隔壁那庄(王小)的,现任村书记是她亲兄弟,我们都姓王,我一细看,越看越像她书记兄弟,马上脑海里影出她父亲和我父亲很好的关系,这样一来,越聊越亲,这话题自然也就宽了。

她跟我大姐大哥年龄都差不多,因我年龄小,上学又不在家,所以……开头……这是正宗的爷们关系,能叙得上的,又是乡邻乡亲,可不能胡来,随改口,——直呼他大名。出了她家门口,我想:下回可得先问清楚,不能光看年龄,必定在老北关城区,有很多和我父亲一块工作过的同事和熟人,不然有的还真会闹出笑话来,甚至是犯大错。

五服八辈是怎么算的_辈和服的关系_辈分的几服怎么排列的

叙辈,打岔,东西庄老少爷们、乡邻乡亲,相互见面开个玩笑,那是常有的事。有时候自家大人(多数是妇女埋怨)干活气急了,看到小孩子又不争气,还骂人呢!“日恁八辈,侍侯老的,又照顾小的,啥时候是个头,我这是哪辈子作的孽,该欠您家的?”

同辈和同辈开玩笑,可以相互打骂,尤其兄弟和嫂子,咋开都不过分,但老大把子哥和弟媳妇开玩笑,就得注意分寸了,不然,人家就会说闲话。长辈们可以半开玩笑骂晚辈,甚至真骂,但晚辈万万不能顶撞长辈,不然,那叫犯上,不懂事,没教养,尤其家门。

比如,爷爷辈的可以骂孙子辈的:“朗娘的个腚……”因为爷爷和朗娘(外婆)是平辈,这种玩笑多是出了五服家门爷们之间的粗骂,三服(直系血缘关系)之内,当着儿媳妇的面,是绝对不能说的,否则儿媳妇真翻脸,因为那是她的亲爹亲娘;同理,孙子到外婆家,朗娘家的人也不能当着女婿的面骂,因为他是来的客。不过,朗娘到是偷偷的问外孙,“恁那个歪奶奶可骂我?……”

其他人避避脸都可以,尤其出了五服的爷们,但“姑父”这个辈,就没人疼了,庄上的晚辈骂的都叫他抬不起头来,只要别当着姑娘的面骂他,因无任何血缘关系,在俺庄,能叫他骂的狗血喷头,最后,骂过了,还得问他可服(姑服)?不服(姑服)!还得连打带骂,直到把他骂孬种为止,有的,玩笑过分了,都恼。

婶子大娘也常和晚辈爱开玩笑,不过,吃亏的还是她自己,比如多数晚辈就会直接喊他娘,或编她和叔爷的桃色新闻,能叫她气的脱掉一只鞋撵半个庄子骂,骂的虽难听,但都不会乱骂,骂的那句话必须是和她(他)两人之间的关系是平辈的,比如上文的爷爷朗娘辈的,叔嫂一辈的。

辈和服的关系_辈分的几服怎么排列的_五服八辈是怎么算的

说过“平辈”,再说“差辈”。我跟我爱人在一块就有些差辈,不过,我们俩既不同姓,也不是一个村的,更无任何血缘关系;在这之前我也不认识她,我俩走到一块全是我爸爸的姨表兄给我们俩做的媒人,我管他叫表叔,但表叔和我爱人家是住一个庄的,不过,她们俩家也不同姓,只是我表叔和她父母平常搁一坨关系好,以爷们相处,见面时表叔称呼我岳父岳母一辈。

因此,我老婆管我表叔叫哥,偶尔,她们俩见面还会开一些兄妹玩笑。但自从我们结婚以后——仍都是各亲所叫,依照家乡的传统规矩,先叫后不改吗。家乡人常说:四世同堂,过去不多见,何况出了五服,就更不亲了。更何况我们并不一姓,根本叙不上辈来,表叔也只是平时在一块爱和她父亲(我岳父)喝两蛊而已,因此,有这关系扯拉,我们俩才得以联姻成亲。但近亲不能结婚(五服之内)。

要是碰到非亲非友因谈事或谈生意,偶尔巧遇一块的人,一问对方和自己是同姓,见面那是倍感亲切,开口就是“五百年前咱俩是一家(不完全科学,拉关系,套近乎,但也存在着同根同族的可能性)”尤其稀奇古怪的姓(姓氏稀少的),彼此相见,那是一定有共同话题,拉的非常热乎,让人觉得他们真跟多年不见的一家人样,不管啥事啥生意,都妥了。

说到这里,可能也有人爱抬杠:叫你个老白毛、老祖宗,管啥经!?不还得靠自个儿,有本事,你就吃,没本事,你不吃。我看:这话直,单说大实话。

过去,家族修家谱,家门排辈都论字,比如:我家我和我堂兄兄弟几个都是文字辈,父母给我们起大名时,姓后面中间都有一个文字,文书文强文武文权文勇,然后同辈人再以年龄大小以兄弟姐妹称呼;俺庄还有怀字辈,但我们也是以兄弟哥嫂大小相称呼,这是因为我们父辈都是洪字辈,或者同姓而不一个家门,从这可以看出辈份地位该怎样称呼。修家谱,就是这个道理,最起码寻根问祖,无论你走到天涯海角,都知根——宗祖血脉延续。家族的故事,族长,历史,迁徙,分支等。

这么说吧,犹如生物学说,细胞不断破裂,组成生出新的家庭细胞,代代相传,即使不断变异,细胞基因就是根。如果不是战乱年代或其它环境迁徙改变等原因,每个姓氏把整个家谱详细记录下来,就是一部部家族史,对整个大家庭的团结,社会的和谐都是非常有益的,也为后人对历史文化研究和社会变迁等提供详实资料线索,使每一位中华儿女更加感觉到中华大家庭是多么的亲,多么地自豪!

辈和服的关系_辈分的几服怎么排列的_五服八辈是怎么算的

修家谱,谈辈分,不仅能让我们看到一个家族的人丁是否兴旺,还能看到一个家族的兴衰历史,家族成员对社会的贡献,以及社会环境方面的内容等,很值得后人学习与借鉴,并以先辈家训告诫学习好的家风受到鼓舞。

当长辈的也不能完全以辈长自居,更应该做出长辈的样子,重教育,讲民主,晚辈见到长辈或平辈,更应该先主动问好打招呼,家里来了客人坐桌,还是要讲的。《弟子规》里说: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是每个幼儿都会背的三字经,可现实,有些孩子,父母喊他(她)八遍都还懒在床上玩手机,很值得我们深思。

现在有些人大大不是大大,大爷不是大爷,伯伯不是伯伯。见了比自己大的朋友一律让自家小孩叫叔叔,我看不好。常话说的好,小孩不懂事,大人要知道次序,这叫尊敬他人,你年龄没别人大,若以朋友相处称兄道弟,孩子自然要叫你朋友为大爷或大大(江南这样称呼),而不该笼统一律作叔应答。

其实,大爷这个称呼也并不土,也许心理年龄感觉大些吧。还有姨夫该叫叔,嫂子改叫姐姐,听着是让人感觉是亲,可它会让人听上去产生误会,必须解释才能区分,这恐怕有所不妥。

按辈称呼,既是一种血缘关系,地位称呼,更是一种礼貌。不然,如果老少不分,文明礼教从何谈起?谈“辈分”,不是提“三纲五常”,因为那是封建礼仪,过去尊卑等级严重束缚人们的思想,根本没有男女平等之自由可谈,所以,鲁迅说,那是吃人的礼教。尊老爱幼,长幼有序,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也体现一个人的基本道德素养。不过,现在大部分小孩的名字,已看不出家族辈分了,这是一种家族文化的遗憾。

所以,后辈要敬仰先辈,祭祀列祖列宗,追根溯源,我们都是炎黄子孙,中华人文始祖黄帝和炎帝,就是我们的老祖宗。这是我对“辈分”认识的一些浅见。请大家给予批评指正,谢谢! 来源;蒙城在线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永久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yjxmw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