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样教《马说》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

宣城市第十二中学吴梅梅

《马说》的第一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开篇明义,从正面点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性作用,肯定了千里马对伯乐的依赖关系,表达了自己对于人才方面的观点。

我的教学是从主问题开始:千里马每次都是与哪些人物一起出现的?这些人物对千里马命运又起着什么样的影响呢?

第一段分析的很顺利。学生抓住了“有……,然后有……”表先后关系的关联词,明确了千里马对伯乐的依赖关系;通过“……常有,……不常有”的对比,发现千里马被埋没的悲剧命运就不可避免。分析奴隶人时重点评了“辱”“死”,这两个字集中表现了千里马的悲惨遭遇。

接着我抛出了一个问题:作者在这一段重点是要突出“伯乐”还是“奴隶人”的影响呢?

自然分成了两个阵营,“伯乐”的阵营人数更多。请“伯乐”阵营的同学说理由,他们的理由主要是以下三点:1、伯乐是作者开篇就说了,肯定更重要。2、“伯乐”是正面人物,应该被强调。3、“伯乐”决定了“千里马”的命运,作用更大。除了第三条差强人意,前两条明显说服力不够,要引导学生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我问:“千里马为什么会到了奴隶人手中?”学生一下子明白,正是因为“伯乐”呀,“伯乐”决定了“千里马”的命运,可是“伯乐”又很少,这两种关系必然导致了千里马被埋没不可避免。

在学生明白了奴隶人的论述是衬托伯乐的重要性之后,我追问:“哪句话是作者借千里马表达的观点呢?”学生齐声回答“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理解了全文论述的中心问题。整个教学思路是:理解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读懂千里马被埋没的情形、原因——明确本文的观点。

《马说》的最后一句“其真不知马也”,与“天下无马”这一对矛盾尖锐的摆出来形成一个高潮,并与前一句“其真无马耶”形成了设问,语气凌厉,斩钉截铁,是全文的主旨句,有力的表达了作者的愤懑之情。

我先借助课前“阅读提示”,引入背景知识,作者之所以有“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认识是与韩愈几次被冷落的经历有关。我说:“既然是写自己的经历,是表达悲愤之情,我们可不可以更直接的表达?”引导学生用“世有良相,然后有良才”替换第一自然段,读完后,学生都哈哈大笑,觉得这样说只能是找死。

接着,我们明确了借“千里马”说自己的经历是用了“托物寓意”的手法,自然理解了千里马,伯乐和食马者指代的人物。为了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带着学生回顾了《爱莲说》“托物言志”的手法,莲花、菊花和牡丹指代的人物。

马说哪句话点明全文的中心_马说的中心句_《马说》中心句

第三步,请学生总结文章的寄寓的情感。不用点拨,都能理解作者借千里马被埋没的经历,表达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对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抨击和控诉。

第四步,抛出问题“文章中哪一句集中表达了作者的这两种情感?”“其真不知马也!”学生异口同声的回答。至此,对最后主旨句的理解完成。

整个教学思路是:借助背景明确本文写作手法——准确理解三个形象指代的人物——归纳总结思想感情——明确本文主旨句。

这两个句子的教学本着呈现知识理解过程的原则去设计,我们不能机械的学习,将一个现成的结论直接灌输给学生,而是要将理解的过程设计成合适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在这个过程中抓住语言表达来分析,用朗读来强化,融会贯通之后就是能力的提升。总之是用语文的方式来学习文本,是激活思维,深入理解的学习。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永久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yjxmw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