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市住建局在市政府新闻发布厅召开六安市“壮丽70年,奋进新时代”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相关情况。

一起来看↓↓↓

70年,城市建设中的一小段,但却是六安从曾经落后的县城发展成环境优美、配套完善的四线城市的一大段,从“东拓、北延、南优、西控”的城建战略,再到“一心一廊、一谷一带、一岭一库”的六大平台建设,六安城乡建设事业驰而不息,久久为功,镌刻下令人惊叹的巨变。

70年,机构履职中的一小段,但却是六安城建人从“青葱岁月”到“白发染鬓”的一大段,无论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城关区建设股还是新一轮机构改后的六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在历届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一代又一代住建人,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奏响了住房城乡建设的最美华章。

70年,六安城市建设完成了从“基础薄弱”到“功能配套”的巨变——

新中国成立初期,六安城区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缺失,承载能力不强,城市建设仅仅局限在满足基本通行功能,建设的重点是对南大、鼓楼、云路、黄大四街道的道路维修。

到1978年底,全城主干道6条,全长47.15公里,面积34.74万平方米,98条街道仅有70%是水泥方块路面。公共建筑方面,以云路广场、老衙门台广场、南门广场、青年广场、灯光球场等为代表,为市民集会活动提供“有限”的活动场所。

撤地设市后,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以适度超前的城镇化、带动相对滞后的工业化”发展战略,拉开了我市城镇建设的序幕,特别是从“十一五”开始,大力实施招商引资主战略、工业化核心战略、城镇化带动战略,坚持工业化与城镇化双轮驱动,城镇建设进入加速发展时期。

十九大以来,我市抢抓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省、《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等重大机遇,锁定绿色振兴一个目标,用好红色、绿色两大资源,构筑绿色产业、绿色人居、绿色生态三大体系,持续加大建设力度,加快发展步伐。城镇化率由建市之初的18%提高到46.1%,水、电、路、气、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显著改善,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基本齐全,综合服务能力逐渐增强,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先后荣膺“国家级园林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水环境治理优秀范例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等称号。

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城镇水环境治理、城市“双修”、畅通城市环线等重点项目先后启动,梅山路桥、赤壁路桥、龙河路桥、寿春路桥等陆续通车,大雁河治理、苏大堰治理、凤凰河治理、老淠河两岸景观整治全面完成,水利文化公园、迎宾公园、东城都遗址公园、兰溪公园、大别山植物园加快实施。

◈ 据统计,截至2018年底,六安建成区面积扩展到78.6平方公里、人口增加到75万人;

◈ 建成区桥梁19座,主干道89条,道路里程236.42公里,道路面积率达7.8%;

◈ 城市污水处理率达93.1%、公共供水普及率达96%、水质综合合格率100%、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35.4%、燃气普及率达到98%;

◈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2.43%、绿地率38.15%、人均公园绿地14.93平方米、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91.6%、林荫路推广率78.8%。

◈ 全市普通高校达4所,各类中等职业教育学校31所,普通初中282所,小学595所;

◈ 建成文化馆8个,博物馆(纪念馆)11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140个,公共图书馆6个;

◈ 全市现有医疗机构2539家,其中三级医疗机构2家,二级医疗机构26家。

70年,六安住房发展完成了从“窝棚忧居”到“品质优居”的嬗变——

我市坚持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两手抓”,着力构建高中低不同收入群体的多层次、差异化住房体系,切实做到低端有保障,中端有支持,高端有市场。

特别是在住房保障上,大力推进棚户区改造,实行公租房和廉租房并轨运行,初步构建了以公共租赁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为主的城镇保障性住房供应体系,全市低保家庭、中等偏下收入家庭等群体住房困难问题逐步改善,新就业无房职工和在城镇稳定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逐步纳入公共租赁住房保障范围。

◈ 公租房方面,全市各级政府通过新建、配建、购买等方式,累计筹集公租房房源51678套,完成分配入住51630套、分配率近100%,发放租赁补贴98571户、1.88亿元。

◈ 农村危房改造方面,我市从2009年全面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重点将建档立卡贫困户、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低保户、贫困残疾人家庭4类人员纳入保障范围,并作为“两不愁、三保障”精准脱贫的有力抓手,截至2018年底,累计解决19.29万农村困难群众住房安全问题。全市人均居住面积由建国前的2.6平方米增加到2018年底的43平方米,增长了近16倍,群众住房条件明显改善。

从2014年起,我市将城区老旧小区综合整治改造工作作为年度重要民生工程来实施,以整修屋面、完善排水、增加路灯照明、拆除违章建筑、改善环境卫生等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整治改造工程全面启动。

截至2018年底,全市累计投入6.38亿元,先后完成了淠绿新村等135个老旧小区综合整治改造任务,涉及8.4万户、29.3万人,老旧小区存在的屋面漏、墙体脱、灯不亮、下水堵等问题得到基本整治,基础设施配套不断完善,老旧小区功能全面提升。

党的十九大以来,根据市政府安排部署和部门职能调整,我局坚持问题导向,加大了城区棚户区改造和征迁安置遗留问题的协调解决力度,对全市2004年以来市政府投资建设的83个安置小区、922万平方米安置房建设情况进行了全面清查,相继实施了中心城区征迁“夏秋攻坚”、“让征迁市民早日回家”和安置房专项清理、“两补一化”等专项行动,加大项目征迁力度,加快回迁入住速度,破解征迁安置遗留难题和突出矛盾。

截止2019年6月底,已让1.5万户、4.6万人提前回家。在解决具体问题的同时,注重立破并举,健全长效机制,规范安置房建设与管理,先后出台《六安中心城区“限房价、竞地价”项目建设标准的指导意见》,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安置房建设管理等有关工作的通知》,提前研究制定2019-2020年棚改安置房布点规划和2019年安置房建设投资计划,着力解决过去“征迁安置不同步,重征迁轻安置”问题,逐步实现由原来的“人等房”变为“房等人”。

同时,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大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力度,突出分类调控、因地因时施策,全面加强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合理调整土地供应计划,推出“限房价、竞地价”出让,建立商品房备案价格指导机制,开展房地产市场整顿行动等,通过一系列的“组合拳”,规范了房地产市场秩序,促进了我市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市房地产市场出现拐点,房地产市场由低谷走向高峰,2017年、2018年,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分别为908.2万平方米和884.9万平方米,销售金额达521.9亿元和528.9亿元,销售均价保持在5746.5元/平方米和5976.5元/平方米,销售面积继2016年以来连续三年保持在900万平方米左右,销售金额持续增加,房价总体比较平稳,没有出现大涨大跌。从今年上半年的销售情况看,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368.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4.5%,销售金额239.5亿元、同比下降4.7%,销售均价6505元/平方米、同比增长11.4%,总体呈现量缩价涨的态势。

70年,六安农村环境完成了从“脏乱差臭”到“整洁优美”的转变——

从“四化”同步发展到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从“新农村建设”到美丽乡村建设,村镇建设着力加强,农村环境大为改观。特别是“十二五”以来,城镇化优先发展战略得到落实,城乡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六安中心城市—县城—中心镇—美丽乡村等区域一体、城乡融合的城镇格局加快形成。

小城镇特色不断彰显,初步形成

◈ 以杭埠镇、姚李镇等为代表的工业型集镇

◈ 以苏埠镇、南港镇等为代表的商贸型集镇

◈ 以天堂寨镇、万佛湖镇等为代表的旅游型集镇

◈ 以大化坪镇、固镇镇等为代表的工商型集镇

◈ 以三十铺镇、城南镇等为代表的城郊型集镇

◈ 以毛坦厂镇等为代表的文化教育型集镇

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三线三边”环境整治、农村生活垃圾3年治理行动扎实推进,全市基本建立了“户集—村收—乡镇转运—市县处理”垃圾处理体系,构建了以市场化运营为主的垃圾长效治理机制。

十九大以来,乡村振兴战略赋予了新时代下美丽乡村建设新的使命,开启了建设美丽乡村的新征程,我市统筹特色小镇、历史文化名镇、美丽乡村、传统村落建设,重点从乡村道路建设、交通设施、水利、污水处理、垃圾收集、改厕等方面对乡村乡貌进行整改,通过“一改”(对房屋进行外立面改造,绘制特色墙面)、“二保”(结合乡村风情,保古建筑物、保古树)、“三清”(清垃圾、清淤泥、清杂物)、“四拆”(拆除破旧厕所、破旧猪圈、破旧围墙、破旧危房)、“五化” (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基础设施配套化),大力整治村容村貌,营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 金安区毛坦厂镇、裕安区独山镇入选中国特色小镇

◈ 金安区毛坦厂镇、裕安区苏埠镇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 金寨县天堂寨镇入选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

◈ 金安区毛坦厂镇浸堰村、裕安区独山镇蔬菜村、舒城县晓天镇晓天街道居委会中大街、金寨县汤家汇镇上畈朱家湾等8个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全市先后完成城市规划区之外的121个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整治建设,建成和在建526个省级中心村、249个县区自主建设中心村,实现了乡镇政府驻地和中心村人居环境的显著变化,探索了乡村建设的有效途径,构建了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载体,成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平台。

70年,六安建筑行业完成了从“粗放型发展”到“高质量发展”的蜕变——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全市建筑业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建筑业产值持续增长,企业逐步做大做强,行业集聚初具规模。

◈ 从1979年县建筑安装公司成立年平均建安工作量20万元,到1986年全县6个建筑企业完成施工总值403.8万元,再到2018年全市建筑业总产值347.7亿元,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07.4亿元,占全市GDP的8.3%,实现利润17.1亿元;

◈ 从建国初期的城关新六、新安、新光、川康等私营营造厂,到城关镇东大街、鼓楼街、南大街、北大街等街道建筑队,到地方国营六安县建筑公司以及后来成立的六安县建筑公司,再到全市建筑业企业达到765家,产值过亿企业达86家,初步形成以总承包企业为龙头,专业承包为依托,中介服务相配套的产业组织体系;

◈ 从50年代的无图施工、没有设计人员,到地区设计部门代为设计,到基本建设局成立并设立设计室,有专职工程师、技术员,再到全市一级注册建造师达到1230人,二级注册建造师4702人,专业涵盖建筑工程、市政公用、水利、公路、机电等,年从业人数13.4万人。

一路走来,我市建筑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在改善我市城乡面貌,统筹城乡发展,扩大就业机会,促进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建筑业保持快速发展的同时,绿色发展的理念渐入人心。近年来,我市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新建建筑节能标准严格执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稳步实施,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日益完善,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化应用,绿色建筑标准全面实施,建筑产业现代化加快推进,绿色生态城市建设逐步推开。

十九大以来,全市累计建成节能建筑1345.62万平方米,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63.74万平方米,新增绿色建筑675.05万平方米,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达1004.14万平方米,在建装配式建筑679.89万平方米。

六安中心城区、霍山县顺利通过国家可再生能源示范市(县)专项验收,六安市、叶集东部新城起步区先后获批省级绿色生态综合试点市和省级绿色生态城区,六安市中医院、金寨干部学院三期等12个项目省级示范项目称号。

新时代新征程,在喜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之际,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上,征途漫漫,时不我待。今后,我们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视察六安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和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落实五大发展行动,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推动全市住房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为绿色六安、幸福六安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永久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yjxmw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