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高产品种前十名_玉米品种前十名名单_玉米品种前三十名

玉米

1、品种名称:京科甜608

该品种是由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选育的甜玉米新品种。审定编号:国审玉20180349。

特征特性:北方(东华北)鲜食甜玉米组出苗至鲜穗采收期79.5天,比对照中农大甜413早熟3.5天。幼苗叶鞘绿色,叶片绿色,叶缘绿色,花药黄色,颖壳绿色。株型平展,株高232.2厘米,穗位高77.2厘米,成株叶片数17.8片。果穗长筒型,穗长22厘米,穗行数17.7,穗粗4.95厘米,穗轴白色,籽粒黄色、甜质型,百粒重35.2克。接种鉴定,中抗大斑病,感丝黑穗病。品质分析,皮渣率6.51%,还原糖含量8.33%,水溶性总含糖量28.42%。品尝鉴定87.7分。

产量表现:2016~2017年参加北方(东华北)鲜食甜玉米组品种试验,两年平均亩产922.5千克,比对照中农大甜413增产15.83%。

栽培技术要点:为防止串粉要与其他类型玉米空间隔离。每亩适宜种植密度为4.5~5.25万株。肥水集中,甜玉米生育期短,采收鲜果穗,因此前期应高肥水条件。及时采收,甜玉米采收鲜果穗,采收期较短,授粉后21~23天为最佳采收期。注意防治丝黑穗病等当地主要病害。

适宜地区: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五积温带至第一积温带、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北京、天津、新疆、宁夏、甘肃、陕西等省自治区年≥10℃活动积温1900℃以上玉米春播区作鲜食甜玉米种植。

2、品种名称:维甜1号

该品种是由广州哈维种业有限公司选育的甜玉米新品种,审定编号:国审玉20180168。

特征特性:南方(西南)鲜食甜玉米出苗至鲜穗采收期89.5天,比对照粤甜16号早熟1天。株高224.65厘米,穗位高74.6厘米,穗长18.85厘米,穗行数14~16行,籽粒黄色、百粒重36.45克。田间自然发病,抗小斑病,抗纹枯病,高抗丝黑穗病。接种鉴定,高抗小斑病,感纹枯病,高抗丝黑穗病。倒伏倒折率之和小于15.0%。品质分析,皮渣率11.27%,还原糖含量4.57%,水溶性总含糖量14.47%。品尝鉴定84.35分。

产量表现:2016~2017年参加南方(西南)鲜食甜玉米品种试验,两年平均亩产826.8千克,比对照粤甜16号减产8.45%,增产点次24.3%。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一般亩种植密度3500株左右。隔离种植,适时播种及采收。加强田间管理,及时防治病虫害,拔节期和抽雄开花期前结合施肥培土两次。孕穗期和开花授粉期避开连续阴雨、低温和极端高温。

适宜地区:适宜在重庆、贵州、湖南、湖北、四川海拔800米及以下的丘陵、平坝、低山地区,云南中部的丘陵、平坝、低山地区作鲜食甜玉米种植。瘤黑粉等相关病害较重发地区慎用。

玉米高产品种前十名_玉米品种前三十名_玉米品种前十名名单

3、品种名称:万鲜甜159

该品种是由福州万丰种业有限公司选育的甜玉米新品种,审定编号:国审玉20180365。

特征特性:东南区鲜食甜玉米品种秋季科企联合体区域试验,出苗至鲜穗采收期73.4天,比对照粤甜16号晚熟2.5天。幼苗叶鞘绿色,叶片绿色,叶缘绿色,花药黄色,颖壳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31.2厘米,穗位高86.9厘米,成株叶片数18片。果穗长筒形,穗长20.1厘米,穗行数14~16行,穗粗5.1厘米,穗轴白色,籽粒黄色,百粒重34.3克。区域试验田间自然发病,中抗小斑病,中抗纹枯病,感南方锈病。接种鉴定,感小斑病,抗纹枯病,高抗茎腐病。倒伏倒折率之和小于15.0%。品质分析,皮渣率13.7%,还原糖含量8.1%,水溶性总含糖量17.5%。品尝鉴定87.6分。

产量表现:2016~2017年参加东南区鲜食甜玉米品种试验,两年平均亩产878.5千克,比对照粤甜16号增产17.5%。

栽培技术要点:选择中等肥力水平以上的地块种植,一般7月中旬至8月中旬播种。一般每亩3500株左右。隔离种植,适时采收,注意防治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安徽和江苏两省淮河以南地区、上海、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的东南鲜食玉米区种植。瘤黑粉、丝黑穗等相关病害较重发地区慎用。注意南方锈病等相关病害防治。

4、品种名称:珍甜368

广西中苗高科农业有限公司审定编号:国审玉20180368

特征特性:东南区鲜食甜玉米品种秋季科企联合体区域试验,出苗至鲜穗采收期71.55天,比对照粤甜16号晚熟0.7天。幼苗叶鞘绿色,叶片绿色,叶缘绿色,花药黄色,颖壳绿色。株型平展,株高230.8厘米,穗位高69.3厘米,成株叶片数18片。果穗筒型,穗长18.9厘米,穗行数14~16行,穗粗5.1厘米,穗轴白色,籽粒黄色、百粒重35.1克。区域试验田间自然发病,感小斑病,感纹枯病,感南方锈病。接种鉴定,高感小斑病,感纹枯病,高抗茎腐病。倒伏倒折率之和小于15.0%。品质分析,皮渣率13.1%,还原糖含量8.0%,水溶性总含糖量18.0%。品尝鉴定86.6分。

产量表现:2016~2017年参加东南区鲜食甜玉米品种试验,两年平均亩产778.2千克,比对照粤甜16号增产4.1%。

栽培技术要点:选择中等肥力水平以上的地块种植,一般播期7月中旬至8月中旬,一般每亩3500株左右。隔离种植,适时采收,注意防治病虫害。

适宜地区:适宜在安徽和江苏两省淮河以南地区、上海、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的东南鲜食玉米区种植。瘤黑粉、丝黑穗等相关病害较重发地区慎用。注意小斑病、纹枯病和南方锈病等相关病害防治。

玉米高产品种前十名_玉米品种前十名名单_玉米品种前三十名

5、品种名称:粤甜29号

该品种是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的甜玉米新品种,审定编号:国审玉20180367。

特征特性:东南区鲜食甜玉米品种秋季科企联合体区域试验,秋季出苗至鲜穗采收期68天,平均比对照粤甜16号晚熟1.4天。株型平展,株高210厘米左右,穗位高65厘米左右,茎粗2.1厘米。平均单苞重达420克左右,去苞叶后穗重320克左右,穗长22厘米,穗粗5.1厘米,行数14~16行。幼苗叶鞘绿色,叶片绿色,叶缘绿色,花药黄色,颖壳绿色。鲜苞长筒型,穗型美观,少旗叶,无外露,粒色黄、色匀,有光泽,排列致密整齐,籽粒较大。区域试验田间自然发病,中抗小斑病,抗纹枯病,感南方锈病。接种鉴定,高感小斑病例,感纹枯病,抗茎腐病。倒伏倒折率之和小于15.0%。品质分析,皮渣率12.4%,还原糖含量8.04%,水溶性总糖含量20.65%。品质品尝综合评分88.1分。

产量表现:2016~2017年参加东南区鲜食甜玉米品种试验,两年平均亩产828.8千克(去苞叶),比对照增产10.9%。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排灌良好地块栽培。一般播期7月中旬至8月中旬,一般每亩3500株左右。有机肥与氮、磷、钾配合使用,加强肥水管理,施足基肥,轻施苗肥,适施拔节肥,重施攻苞肥。田间沟系配套,注意防旱防涝。注意纹枯病、茎腐病及地下害虫和玉米螟等病虫害防治。隔离种植,适时采收。

适宜地区:在安徽和江苏两省淮河以南地区、上海、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的东南鲜食玉米区种植。瘤黑粉、丝黑穗等相关病害较重发地区慎用。注意小斑病、纹枯病和南方锈病等相关病害防治。

6、品种名称:江甜088

该品种是由江门市种业有限公司最新选育的甜玉米新品种,审定编号:国审玉20180361。

特征特性:东南区鲜食甜玉米品种秋季科企联合体区域试验,出苗至鲜穗采收期72.1天,比对照粤甜16晚熟1.2天。幼苗叶鞘绿色,叶片绿色,叶缘绿色,花药黄色,颖壳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01.2厘米,穗位高76.4厘米,成株叶片数16片。果穗筒型,穗长19.7厘米,穗行数14~18行,穗粗5.1厘米,穗轴白色,籽粒黄色,百粒重37.4克,出籽率68.8%。区域试验田间自然发病,感小斑病,中抗纹枯病,中抗南方锈病。接种鉴定,感小斑病,中抗纹枯病,感茎腐病。倒伏倒折率之和小于15.0%。品质分析,皮渣率11.5%,还原糖含量9.3%,水溶性总含糖量20.7%。品尝鉴定87.2分。

产量表现:2016~2017年参加东南区鲜食甜玉米品种试验,两年平均亩产807.4千克,比对照粤甜16号增产8.0%。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土壤上栽培,一般7月中旬至8月中旬播种,一般每亩3500株左右,隔离种植,适时采收。施足基肥,早追肥,结合松土、除草、培土。苗期注意地老虎、鼠害防治,中后期注意茎腐病、大斑病、小斑病、纹枯病、南方锈病和玉米螟、蚜虫等防治。

适宜地区:适宜在安徽和江苏两省淮河以南地区、上海、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的东南鲜食玉米区种植。瘤黑粉、丝黑穗等相关病害较重发地区慎用。

玉米品种前三十名_玉米高产品种前十名_玉米品种前十名名单

7、品种名称:苏科甜1506

该品种是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选育的甜玉米新品种,审定编号:国审玉20180364。

特征特性:东南区鲜食甜玉米品种秋季科企联合体区域试验,出苗至鲜穗采收期71.0天,与对照粤甜16号相当。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绿色,花药绿色,颖壳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22.2厘米,穗位高88.3厘米,果穗长筒型,穗长18.2厘米,穗行数15.1行,穗粗5.1厘米,穗轴白色,籽粒黄色,百粒重40.9克。区域试验田间自然发病,感小斑病,抗纹枯病,感南方锈病。接种鉴定,感小斑病,抗纹枯病,中抗茎腐病。倒伏倒折率之和小于15.0%。品质分析,皮渣率13.5%,还原糖含量9.4%,水溶性总含糖量20.6%。品尝鉴定86.7分。

产量表现:2016~2017年参加东南区鲜食甜玉米品种试验,两年平均亩产790.1千克,比对照粤甜16号增产5.7%。

栽培技术要点:一般7月中旬至8月中旬播种。一般每亩3500株左右。加强肥水管理,氮、磷、钾配合使用。做到田间沟系配套,注意防旱防涝。注意防治地下害虫和玉米螟。隔离种植,适时采收。

适宜地区:适宜在安徽和江苏两省淮河以南地区、上海、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的东南鲜食玉米区种植。瘤黑粉、丝黑穗等相关病害较重发地区慎用。注意南方锈病等相关病害防治。

8、品种名称:双甜318

该品种是由北京四海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中农斯达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联合选育的甜玉米新品种,审定编号:津审玉2016004,国审玉20180157。

特征特性:出苗到采收期83天,与对照万甜2000相当。株高 267.8厘米,穗位105.5厘米,穗长23.1厘米,穗粗4.9厘米,秃尖长2.8厘米,穗行16.1行,行粒数40.1粒,粒黄白色,穗轴白色。2015年经河北省农科院植保所鉴定:感丝黑穗病(11.1%),感瘤黑粉病(38.5%)。田间测定糖分含量13.0%。品尝鉴定得分85.6分。

产量表现:2014年鲜食甜玉米区试,平均亩产鲜果穗1088.4千克,较对照万甜2000增产15.4%。2015年鲜食甜玉米区试,平均亩产鲜果穗931.5千克,较对照万甜2000增产5.2%。

栽培注意要点:栽培密度每亩3500株。肥水管理以促为主,尽早定苗,促其早发苗;施好基肥、种肥,重施穗肥,及时防治病虫害,适时采收。

适宜地区:适宜北京、河北、天津等省市、作鲜食甜玉米种植。

9、品种名称:农科甜563

该品种是由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北京华奥农科玉育种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共同选育的甜玉米新品种,审定编号:国审玉20180350

特征特性:北方(东华北)鲜食甜玉米组出苗至鲜穗采收期78.5天,比对照中农大甜413早熟4.5天。幼苗叶鞘绿色,叶片绿色,叶缘绿色,花药黄色,颖壳绿色。株型平展,株高225.4厘米,穗位高72.1厘米,成株叶片数17.9片。果穗筒型,穗长19.8厘米,穗行数18.3,穗粗4.7厘米,穗轴白色,籽粒黄白、甜质型,百粒重35.2克。接种鉴定,感大斑病,高感丝黑穗病。品质分析,皮渣率5.57%,还原糖含量8.56%,水溶性总含糖量27.4%。品尝鉴定83.94分。

产量表现:2016~2017年参加北方(东华北)鲜食甜玉米组品种试验,两年平均亩产820.7千克,比对照中农大甜413增产3.04%。

栽培技术要点:一般春播4月中旬至5月上旬,与其它玉米采取空间或时间隔离,防止串粉。每公顷适宜密度4.5~5.25株左右。施足基肥,重施穗肥,增加钾肥量。注意预防纹枯病和防治地下害虫、玉米螟等。适时采收。甜玉米采收鲜果穗,采收期较短,授粉后21~23天为最佳采收期。注意防治大斑病和丝黑穗病等当地主要病害。

适宜地区: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五积温带至第一积温带、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北京、天津、新疆、宁夏、甘肃、陕西等省自治区年≥10℃活动积温1900℃以上玉米春播区作鲜食甜玉米种植。

玉米高产品种前十名_玉米品种前三十名_玉米品种前十名名单

玉米品种前三十名_玉米品种前十名名单_玉米高产品种前十名

10、品种名称:浙甜11(原名:超甜167)

该品种是由浙江省东阳玉米研究所选育的玉米新品种,审定编号:浙审玉2015003。

特征特性:该品种生育期(出苗至采收鲜穗)85.3天,比对照‘超甜4号’长2.6天;植株半紧凑,株高212.1厘米,穗位高82.7厘米,双穗率7.3%,空秆率0.8%,倒伏率6.1%,倒折率1.2%;穗长19.7厘米,穗粗4.8厘米,秃尖长1.7厘米,穗行数14.2行,行粒数36.7粒,籽粒黄白相间,排列整齐,鲜千粒重325.6克,出籽率69.3%,净穗率71.5%,单穗鲜重262.5克;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杭州)检测,可溶性总糖含量与对照相仿;感官品质、蒸煮品质综合评分84.0分,与对照相仿;高抗茎腐病,中抗玉米螟,高感大、小斑病。

产量表现:2012年浙江省甜玉米区试平均鲜穗亩产1035.8公斤,比对照‘超甜4号’增产16.5%,达极显著水平;2013年区试平均鲜穗亩产772.2公斤,比对照增产10.2%,达极显著水平;两年平均鲜穗亩产904.0公斤,比对照增产13.4%;2014年省生产试验平均鲜穗亩产856.1公斤,比对照增产10.2%。

栽培注意要点:该品种穗位较高,一般种植密度3000-3300株/亩,注意防治大、小斑病和防止倒伏。

适宜地区:适宜在浙江省种植。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永久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yjxmw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