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的小说_小说年代文里二丫鲨疯了_小说年代文推荐

宅在家里,听海顿的“葬礼交响乐”,想起少时读的“内部书”前苏联小说《多雪的冬天》。这部小说出版于1971年,作者是一个并不很有名的小说家沙米亚金。好像是这部小说发表后在苏联被批判,而那个时候中国一天到晚批“苏修”,本着“敌人的敌人就是我们的朋友”原则,这篇小说就由“上海新闻出版系统‘五七‘干校翻译组”翻译,做为内部书发行了。

《多雪的冬天》是自1966年文革开始,经六年后出版的第一本外国小说,虽然作品本身一般,却不啻是在一片文化大沙漠里突现一口甘泉。之后出版的《你到底要什么?》、《落角》和《白轮船》相对更好看,给一代人打开了一扇多少看见一点外面世界的窗子。

七十年代的小说_小说年代文里二丫鲨疯了_小说年代文推荐

关于《你到底要什么?》,友人数帆老人有精彩叙述:

列拉:“……你心目中净是曼捷耳施塔姆、茨韦塔耶娃、帕斯捷尔纳克、巴别利,可我有生以来碰也没碰过他们的书,就算碰到,这些书也没有打动过我的心。他们是另一个世界的人。我的世界观是受到跟他们截然不同的作家的作品影响而形成的。”

斯巴达:“你们受到你们的富曼诺夫、奥斯特洛夫斯基和法捷耶夫这些人的影响,结果就被蒙住了眼睛!……喏,这就是你们看的书,喏!……《真正的人》、《莫斯科性格》、《克里姆林宫的钟声》…..只有你们才喜欢这样的书!……”

上面这段对话出自自柯切托夫的长篇小说《你到底要什么》第148页(上海人民1972版),对话的是小说里的两个人物,列拉是革命的持苏联观点的嫁给意大利留学生斯巴达的苏联姑娘,斯巴达是反革命的持反苏联观点的娶了苏联姑娘列拉的意大利留学生。我在1975年读过一次《你到底要什么》,前不久又读过一次,两次阅读的观感大相径庭完全不同,比如这段对话的妙处,在当年是无论如何也理解不了的。

在1975年,柯切托夫作为反面对象提到的这几个人物(1972版该处注释:都是苏联反动作家),对我来说是如此陌生,闻所未闻。我不会想到,写段话的柯切托夫更不会想到,要不了多少年,这几位被他当成文学垃圾废物一般嘲弄的曼德尔施塔姆、茨维塔耶娃、帕斯捷尔纳克、巴别尔是如此地名震四方,他们的作品被挖掘出来是多么的受欢迎,他们成为20世纪俄罗斯文学的骄傲,而对话中作为正面形象提到的那几部作品却被遗忘的干干净净,他本人则在文学史上成了不起眼的小丑一般的人物。历史就是这样无情,就算是文学史也是这般无情,且充满了戏剧性。

《多雪的冬天》当年传诵一时,不仅仅是因为无书可读,而且由于它多少揭示批评了苏联的官僚体制,所以才会被认为有助于批判苏修,结果却是中国的很多读者从中感到共鸣。满口套话、勾心斗角、溜须拍马是见多不怪的常态,只是不同的时期使用不同的词藻而已。

等到文革后外国小说大量出版,《多雪的冬天》很快就被遗忘了。然而当我想起大多数同龄人连这样一部小说都无法读到,顶多看看《金光大道》时,我就多少理解何以如今几代“精英”虽然看上去光鲜,底蕴却依然贫瘠。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永久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yjxmw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