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导引

寓言农夫和蛇的道理_农夫与蛇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_农夫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一个标准的议论段一般由哪几部分构成?

观点句、阐释句(由论点到例子的过渡句,也称引例句)、材料(事实论据)句、分析句、结论句。

○什么是道理论据?

名言、警句、哲理句、谚语、俗语

、公理、定理、定律、公式、推论、科学实验考查结论、经典著述节选出来的经典理论或经验。

○什么是道理论证?

道理论证又称讲道理,它和事实论证等论证方法相互支撑,共同证明作者所要表述的观点。只要作者想讲道理,就离不开道理论证。精彩的道理论证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能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化、通俗化,从而让自己的观点站得更稳。道理论证方式多样,常用的有引用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假设论证、因果论证、直接阐释、辩证分析等。

方法突破

农夫与蛇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_农夫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_寓言农夫和蛇的道理

1.引用论证

引用论证是引用名言、警句等来说明道理的论证方法,引用的诗句是人类文化的集中体现,恰当地引用对议论说理能起到四两拨千金的作用。

(要求)1.要恰切。2.要简洁。3.要准确。除了词句准确,还要注意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标点特号的区别。4.要分析。

引用论证的要点就在于“引文+分析,分析+论点”,不能只“引”不“证”。

《管子》有言∶ “一农不耕,民有饥者;一女不织,民有寒者。”百姓不勤,遂有饥寒。管仲又说∶ “仓实,知礼节;衣食足,知荣辱。”耕织不仅是衣食之源,也是礼仪文明的基础。由此可知,勤以修身,劳可安邦。

(2019 年河北卷《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林清玄最后一条微博里说∶ “在穿过林间的时候,我觉得麻雀的死亡给我一些启示,我们虽然在尘网中生活,但永远不要失去想飞的心,不要忘记飞翔的姿势。”是的,我们憧憬飞翔,但并非是天马行空般的虚幻之旅,而必须植根于现实生活之上,顺应改革开放新时代的大势,主动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潮流,方能大写自己的人生价值。

(2019 年浙江卷《心有笃守,与时俱进》)

水者,至柔至默。无雷霆万钧惊落风雨,无狂沙淘尽一身锋芒。浙江人躬耕于土地,亲吻山林、侣友海洋。阳明心学,教化苍生万物于无形。浙江人敛起锋芒,脚踏实地,”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正如圣埃克絮佩里所言,”真正的事物用眼睛是看不到的”。无声处,阡陌纵横,水路清澈,庠序林立,黄老者自乐。沐浴于务实之风,青年学子更应走出伽达默尔所言的”前文本世界”,通过踏实的态度寻找青年人在新时代的意义。”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唯有扣得仔细、紧密,才能书写未来的传奇。从眼前的山花树木,星辰江河出发,方能真正抵达未知的远方。

(2018 年浙江卷《心怀江潮,务本精耕》)

2.对比论证

对比论证,是正反对比论证的简称,也称比较法,是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从而突出中心论点的论证方法。

【要求】

1.要有可比性。在使用正反对比论证方法时,不能只将两件事物照章写上,看不出其对比性,不知为何而设;也不能生搬硬套,今人不知所云。

2.要有论证重心。如果观点是正面的,说理时要把重点放在赞扬正确观点的一方,谈其好处。如果要求我们批驳一个错误的观点,如”嫉妒心是成长道路上的绊脚石”,那么我们就要把重点放在论证”嫉妒心对成长造成的危害”上,着重批驳错误的态度,与之形成对比的”宽容心的好处”则要稍微略写。

真正聪明的人,宁愿人们需要他,而不是感谢他。我觉得这不仅仅是聪明,更是高尚回报和付出,他更在意的是付出,付出在自己看来是实现价值,而从外界分析这是大爱大爱中实现自我价值,很聪明地诠释了”高尚”二字。

但是,有些人利用自己的能力,使别人不得不需要他,臣服于他,从而敛财甚至伤天害理,这是要遭天谴的。这样的人,他们痴迷于被人需要,已经扭曲了人生观,从而心生邪念,所以上天不会因为他扭曲的”及时行乐”而眷顾

(2018 年上海卷《被人需要是一种幸福》)

真理无须打扮,哪怕写在枯黄的纸张上,描摹在贫瘠的沙土中,甚至变成粗俗的谚语,它也会生辉。谬误,即使被刻上佛的银盘,铸入宫殿的金鼎,甚至冒充神的启示,也是黯然无光的。

(《真理与谬误》)

工欲利其器,必先修其身。人也是作为器物存在的,要是不能参悟这一点,对自身进行打磨和淬炼,就永远驾驭不了任何身外之物。坐拥罗马帝国的尼禄在众叛亲离中被一把匕首结果了性命,曾享誉盛名的作家唐七因抄袭而被千万网友抨击、喹弃。

反过来想,将自身锤炼到一定的境界,那便是以身为刃,以心为道。能在折叶飞花之中取人性命的武林高手,又哪里会在意自己的兵器如何?足迹遍布黄、惠、儋三州的东坡可以顶着风雨高歌”一蓑烟雨任平生”,失去鱼叉的老人仍能用断裂的船桨告诉贪婪的鲨鱼何为坚韧与不屈,后来者在敬仰之余会不禁感慨一句∶东西中外总相似。

(2018年天津卷《握好手中的剑》)

3. 比喻论证

比喻论证,就是运用打比方的方法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化、通俗化的论证方法。“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喻苦难成就人生;“一根筷子易折断,一把筷子折不断”喻团结就是力量。

(要求)1.比喻的事物,要具体、浅显而新颖。2.要有相似点。3.要生动、简明。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没有华丽的外表,却有顽强追求的内心;没有惊天动地的举动,却有默默无闻的奉献。面对生活,面对未来,选择做一粒种子,拥有种子甘于寂寞的耐心和集聚迸发的力量,即使卑微的生命,也能开出绚丽的花朵;即使平凡的人,也能收获丰硕的果实。

(《选择做一粒种子》)

总说在奔腾的江流中,不息向前的生命力使万物不由得向更远处拼搏、追求。诚然,生命于世人而言,是一场不可遏制的洪流。如果不想被拥挤的浪拍打在岸上,就必须鼓足力气,争高争劲,直至终于看到尽头,溶溶而入那无垠的蔚蓝。然而,若看到的尽头便是尽头,那么一番搏斗之后,终究也是成了波澜不惊的大海,一如瓦尔登般平静的洋面,竞不如湖水那样澄澈透明地能映出一颗纯真的心。

(2018 年浙江卷《矮纸斜行闲作草》)

车外的环境就像生活的外因,不在控制以内,车里的我们要根据车外来决定车里。车外有风雨,车外有阻碍。如果一段路正在检修,我们就必须绕行,就像很多时候,生活中我们也要学会绕行,没有一条直路可以到达目的地,必须转弯,一个又一个弯组成了我们的经历、我们的路。”绕行”规避了风险,找到了捷径。

(2017 年江苏卷《车里车外》)

4.类比论证

类比论证,是在考察两类事物有某些相同或相似的属性的基础上,以一事物的其他方面的属性的正确或谬误,来推理另一事物也具有相同属性的论证方法。这是一种从特殊到特殊的论证方法。类比论证的两者称为本体和客体(类体)。

其逻辑形式为∶ A具有a、b、C、d的属性,B具有a、b、c的属性,所以, B 可能具有 d 的属性,属于形式逻辑中的归纳推理。

【要求】

1.主体与客体(类体)是相同性质的事物,不能相对或相反。

2.客体事物与主体事物之间必须具有相同特点,相似点越多,类比的结论越准确

3.要有比较类推的过程。

【比喻论证和类比论证的区别】

1. 称呼不同

比喻论证两者称为∶本体和喻体。类比论证两者称为∶本体和客体(类体)。

2.论证方式不同

比喻论证是用具体形象的事物比方抽象的论点、道理,重点在”喻”,使说理更形象易懂。如《拿来主义》中鲁迅用”大宅子”来比喻外来文化这个抽象概念,用”鱼 翅””稳片””胰太太”来分别比喻文化中的精华、措华与糟指并存,”及槽粕的部分,这样就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形象可惑了。

类比论证是同类事物作比较。比较主体和客体的相似点,由客体的某一属性,推断主体也具有这一属性。重点在”较”,有一个比较推论的过程。如《邹忌讽齐王细谏》中齐王(主体)和邹忌(客体)有相似点∶同为上位者。那么邹忌有受蒙蔽的经历∶”妻私臣,妻畏臣,客有求于臣,皆美于徐公”;可以推出齐王也可能受蒙蔽∶”官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王之蔽甚矣”。

3.要求不同

比喻论证是建立在”比喻”修辞格基础上的,所以要求本体与喻体本质不同,只在某一点上相似。喻体多是具体事物,而本体多是抽象道理。如《谏太宗十思疏》中治理国家需要积累德义与”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本身属于不同属性的事物,只是存在相似点∶抓根本。

类比论证要求主体与客体(类体)是相同性质的事物,而且相似点越多,类比的结论越准确。如《六国论》中提出”肯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将北宋同六国作类比,北宋与六国都是国家,性质相同,由六国贿赂泰国而灭亡,推出北宋如果一味对契丹等少数民族行交纳岁币等贿赂政策,也会亡国,以此来警示朝廷。

比喻的喻体不一定是实有其事的,可以是合理地想象、虚构出的某种情况或形象,如寓言、神话、小说等都可以作为比喻论证的材料。如《拿来主义》中的大宅子;《寡人之于国也》中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

类比论证重在说理的严密性与逻辑性。如《邹忌讽齐王纳谏》里是通过相同的属性”妻私””妾畏””客求”和”宫妇私””朝臣畏””座民求”的两两相比,令人信服地推论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从而有力地说服了齐王纳谏。因此,类比论证是在严密的说理中使人信服、承认某个道理。

不要说你是好心,当你暴虎冯河(暴:空手搏斗。冯:也作“凭”。冯河:徒步涉水过河。空手打虎,徒步过河。比喻做事有勇无谋,冒险行事。)、黔驴技穷之时,好心也许会酿成错误。农夫与蛇的故事众人皆知∶好心的农夫看到被冰冻住、奄奄一息的蛇,便用温暖的胸怀融化冰雪,蛇苏醒了,却反咬农夫一口,农夫赔上了自己的生命。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去拯救那些难以拯救的小人。可在我看来,这也是农夫自不量力的表现,总以为自己可以拯救别人并不让自己受伤。现实生活中此类事情屡屡皆是,不知有多少人以为自己可以赤手空拳地救出那些溺水、跳楼之人,却因为缺乏工具及技巧而害死别人,甚至自己也赔上一条命。这种”好心”,难道会被接受吗?

(《不要说你是好心》)

琥珀正是因为其内的昆虫才价值连城,红木正是因为其奇特的纹路才受人追捧,看似不完美的存在,实际上才是事物独特之处和闪光之点。人就是因为有缺点才亲切可爱,按照完美计划进行的人生,出现过黄鹏清晰的鸣叫吗?出现过意外的惊喜吗?刻意追求完美本来就是对自己的折磨,徒然成为一种负担。

(《原谅瑕疵》)

“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桂花无己、无功、无名,所以拥有了三秋。”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阳光敞开胸怀,拥有了全世界;人打开门窗,才会永远行走在至真、至善、至美的阳光里。这就是中华儿女传扬和践行的”眼界格局说”——眼界无穷世界宽!

(《眼界无穷世界宽》)

事实也是如此。物各有性,各有其美。老虎易怒,猴子急躁,绵羊温顺,但这就是它们的特性。植物就更有意思了,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连同样的物都不是一成不变,更何况是迥然不同的物性?

物性如此,人性亦然。《左传》说,”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人心何所想,当然与其性相关。如果要尊重人性,就要学会宽容,不要妄想统一思想,思想是无法统一的。

(2019年江苏卷《萝上烧萝上,还是萝上烧肉?》)

5.假设论证

假设论证,有别于论据分析中的假设分析,在这里是一种说理的方式,指运用假设推理针对观点(而非论据)进行分析的一种情况。假设

论证能够更有力地论证观点的正确性。

【要求】

1.针对正面观点,从反面假设。

2.针对反面观点,从正面假设。

如果每个人都遵奉“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自私自利的信条,那么人与人之间将遍布荆棘、沙漠,这个世界必将了无生机。犹记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的箴言:“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觉得自己有责任。”世界与每一个你都有关系,怎么可以袖手旁观作局外人?面对黑暗,你首先要自省自律,不可以同流合污,沆瀣一气;你还要自立自强,以己之光,去烛照世界。

(《以己之光,照亮世界》)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如果我们都能像刘禹锡一样换个角度看“秋”,那么我们的心境便会豁然开朗。同样,如果能换个角度看问题,那么我们将会发现问题的实质,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018年全国卷Ⅱ《换个角度看“秋”》)

一个集体,能否建立一支有凝聚力的团队,在于其目标的确定。如果只讲团结,而忽略其目标,就会导致团队松散,而失去战斗力。反之,如果不顾现实,过高地讲究目标,过分强调其执行力,那么这个团队就会缺乏生机,阳奉阴违,同样也没有战斗力。

(2017年北京卷《纽带作用,在于运用》)

6.因果论证

因果论证,是指通过对事理的原因和结果进行周密分析,找出事物产生和发展的来龙去脉和规律,由结果找出原因,或从原因推导结果的论证方法。

【要求】

1.因果关系要成

立,即原因和结果之间有必然联系。

2.要定向(指向

中心论点)探因折果。

3.多角度分析。

分析导致一个结果的不同原因或同一原因引发的不同结果。

我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其间分裂、战争远多于承平之时,异族外强入侵占领亦有之,为何能依然屹立不摇,不似其他文明古国到如今只成为断壁残垣、历史追忆?这种韧性的根源也就在于我们文化中“礼乐文明”强调文而不武的内核本质。

(2019年北京卷《何谓文明》)

塑造英雄的形象,我们需要重视。英雄的形象极大地标志着一个人、一个民族的精神本质。它可以让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得以发扬光大,使民族高度团结在一起。因此我们需要重视英雄形象。

(《重视塑造形象》)

当你总思考着还有更重要的事在远方等待时,你会如何处理自己已经努力做的认为重要的事?答案往往是一片迷茫以及对自己曾经的努力的唏嘘和质疑。

“更”字的频繁出现,正体现出你内心的慌乱和不坚定。所以,很多时候不妨再想想,那些似乎更重要的事,真的重要吗?而那些更重要的事因何而来?

因为责任?那么,为什么我们没有将其归入“重要”的事?之所以如此,其实是由于我们自身人格的缺失而造成心灵道德的不健全,从而觉得这些事是等着我们去做的更重要的事。这里的“更”字,是借口,是拖延,是缺失和推卸。

(2019年上海卷《重要与否,只关乎内心》)

7.直接阐释

直接阐释,是指直接阐述某个观点或现象的内涵、意义、作用、价值、危害等的论证方法。

【要求】

阐述时要深刻、透彻、全面。

不仅如此,勤劳也是中华民族绵延至今的原因之一。中华民族何以屹立不倒绵延至今?有人说是外儒内法的治国之道,有人说是农耕文明的稳固保守,有人说是大海、大漠、大山对于外来文明的阻隔,也有人说是中华文化的包容和共生能力。诸如此类的回答,不胜枚举。我想,中华民族的延续性与长期扎根于农耕的中国人自然形成的勤劳淳朴、任劳任怨的精神特质也不无关系。因为勤劳,我们在黄河岸边的黄土地上留下了民族的足迹;因为勤劳,我们走过了坎坷屈辱的抵御列强的近代重生之路;因为勤劳,我们坚定不移、从容自信地追逐着我们的复兴之路。 (2019年全国卷I《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而当我们经历过高中时期,扛住了高三的磨炼,我们会发现是孤独将我们变成了不一样的自己。因为孤独,我们有了面对孤独与挫折的勇气;因为孤独,我们有了耐受住痛苦的毅力;因为孤独,我们有了绕过磨难的智慧。孤独是我们最好的增值期。

(《孤独是你最好的增值期》)

成熟不是随波逐流,人云亦云;不是察言观色,八面玲珑;也不是见风使舵,老奸巨滑。成熟是面对诬陷而不丧失自信,面对成就而不骄傲,面对恭维而不丧失理智。对诬陷和恭维都可以像对灰尘一样轻轻拂去,对成就像顽童拾到一枚贝壳一样泰然自若。

(《成熟是什么》)

8.辩证分析

辩证分析,就是在分析问题、阐述道理时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客观地分析事物,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联系的、发展的眼光去深入论证分析。辩证思维可以避免作者认识上的片面、孤立和绝对化,有利于对问题从现象到本质的深入思考,有利于明确作者的观点和主张。

【要求】用一分为二的、联系的、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

其实,生活的最美妙之处就在于它的不可预见性,你不知道你的未来,也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但是,生活不是全然没有规律的,你完全可以根据现状和一些规律,推测出未来可能会发生的情况,从而做好充足的准备来面对未来。当然,预测并不是现实,所以也不可全部依赖预测。毕竟,有些预测也许不会成真。

(2017年上海卷《预测,不一定成真》)

方是人的节操与个性,圆是人的豁达与包容。没有方,圆便流于媚俗;失去圆,方则显得张牙舞爪,正如没有方孔和圆边的铜钱无法存世。

方是追梦的坚定不移,圆是方法的变通。圆成就了方的坚持与执着,方是圆的动力与方向。

处世之道也应当方圆共济,如此方可成就真实的“梦”。

(2013年湖北卷《方圆之间写人生》)

示弱是一种灵性的觉醒,是一种智慧的显现。示弱不是妥协,而是一种理智的忍让。

示弱不是倒下,而是为了更好、更坚定地站立。人生是一种艰难的运行,绝不会风平浪静,既要拿得起,也要放得下,这样才能走得远。所以,做人处事如果适时示弱,有时也能成为赢家。

(《示弱也是一种智慧》)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永久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yjxmw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