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锋对外经贸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

正当郑、楚两国结盟之时,却传来了晋国军队将至的消息。原来,在郑国被楚国包围之时,曾向晋国求救,晋国答应出兵,但是救兵迟迟未到。当郑国已经战败投降之时,晋国发兵救援。于是,楚庄王又调转矛头,和晋国展开了大战。时间是鲁宣公十二年,公元前597年。

晋军由荀林父(荀息之孙)统率,行军途中,便传来了楚郑结盟的消息。荀林父觉得战机已失,便打算返回,可是副统帅先毂不同意,他高喊着,不与楚战,晋国的霸业就会丢失,如果这样,军人还不如去死。说完,不听指挥,竟然带着自己的所属军队渡过黄河。他的行动得到了赵括、赵同的支持。先毂(gu)是先轸的儿子,赵括、赵同是赵衰的儿子、赵盾的弟弟、晋文公的亲外甥,三人位置显赫。晋国执法司马韩厥恐先毂有什么闪失,就劝荀林父说:“先毂若有失,你是主帅,责任由你一人分担;不如渡过河去,与楚国大战,战胜光荣,若战败,责任大家分担。”在韩厥的劝说下,晋国渡河作战。

其实,晋国来犯,楚庄王也很犯怵。楚国军队从未到过黄河,本打算攻下郑都后,“饮马于河(黄河)”,就打道回府,令尹孙叔敖都已经调转马头;此时,楚庄王身边的一个人进谏的一番话,坚定了他战胜晋国的决心。这个人就是武参(伍子胥的祖父),他看到这是一次战胜晋国的绝佳时机,他向楚庄王分析了晋国的四大弱点,认为,此战,楚必胜。事实上,楚国也极其渴望有一场大的胜利,特别是战胜大国晋,以雪祖父楚成王当年在城濮之战的惨败。于是,楚军选好驻地,静候晋军的到来。最后,两军相逢于邲(河南荥阳县北)。

这就是晋楚之间最大规模的战争——邲之战的背景。战争爆发后,由于晋国内部意见不合,将帅间离心离德,指挥不力,晋国惨败。楚国大胜,奠定了霸业。

在与晋国的鏖战中,有一位将领的表现十分突出,大战开战前,他主动请缨,率领部下先行开路,这员战将所到之处拼力死战,大败敌军。

战后楚庄王论功行赏,才知其名叫唐狡。但唐狡表示不要赏赐,自己是来报恩的,因为三年前,自己犯了错,但是楚庄王宽宥了自己。知恩不报非君子。刘向《说苑·复恩》记载:

“楚庄王宴群臣,日暮酒酣,灯烛灭。有人引美人之衣。美人援绝其冠缨,以告王,命上火,欲得绝缨之人。王不从,令群臣尽绝缨而上火,尽欢而罢。后三年,晋与楚战,有楚将奋死赴敌,卒胜晋军。王问之,始知即前之绝缨者。”

文字稍微简略,综合其他记载,我们可以梳理出事情的经过:

春秋时期,各个诸侯国战乱不断。楚庄王在一次平定叛乱后大宴群臣,宠姬嫔妃也统统出席助兴。席间丝竹声响,轻歌曼舞,美酒佳肴,觥筹交错,直到黄昏仍未尽兴。楚庄王乃命点烛夜宴,还特别叫最宠爱的美人许姬向文臣武将们敬酒。忽然一阵疾风吹过,筵席上的蜡烛都熄灭了。这时一位官员斗胆拉住了许姬的手,拉扯中,许姬撕断衣袖得以挣脱,并且扯下了那人帽子上的缨带。许姬回到楚庄王面前告状,让楚庄王点亮蜡烛后查看众人的帽缨,以便找出刚才无礼之人。楚庄王听完,并没有照着许姬说的那样做,而是大声宣告:“寡人今日设宴,与诸位务要尽欢而散。现请诸位都去掉帽缨,以便更加尽兴饮酒。”听楚庄王这样说,大家都把帽缨取下,这才点上蜡烛,君臣尽兴而散。

席散回宫,许姬怪楚庄王不给她出气,楚庄王说:“此次君臣宴饮,旨在狂欢尽兴,融洽君臣关系。酒后失态乃人之常情,若要究其责任,加以责罚,岂不大刹风景?”许姬这才明白楚庄王的用意。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绝缨之宴”。

正是因为有楚庄王的宽大胸怀和爱惜将领,才给了犯错者唐狡日后报答的一幕。假如当初被处死了,哪里还会再有将领为国效命的机会呢?

《孙子兵法》云:“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意思是说:一个高明的率统,必须具备智慧,信义,仁爱,胆识、严厉五种品质。而就仁爱而言,这种仁爱不仅体现为体恤下情、广施博爱,而且要体现为宽恕臣下、以德报怨上,楚庄王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好。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永久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yjxmw518